圖/三日月
文/三日月
學拼布多年,前幾年迷上用舊牛仔褲改裝成袋子,於是回收親友的舊褲子再回贈一個袋子,都送過一輪之後,就不再製作了。一來是有需求的親友都已經有了,二來是覺得環保不應只是舊物再利用,更重要的是為需要而做,保留過多「備用」物品反而是浪費。因此,這一、兩年,除了縫扣子,已鮮少拿起針線縫拼布。
前年底,發現用了幾年的手作錢包有些破損,大小也不太符合需求,想趁過年換新,卻找不到合意的布製短夾,若上網訂製則要等上一個月。想想自己手邊還有些碎布,多年前購置的拉鍊、扣子也都還在,才又重拾針線為自己縫個方便放證件與紙鈔,手掌大小的錢包。
前些天,看著用了一年的白色防水布錢包已經汙損,又開啟手作模式,花了兩、三天縫製新錢包。要說美觀絕對比不上百貨公司架上的商品,但卻是百分之百符合我的需求。外甥女在line上看到我的錢包後,馬上說需要耳機收納袋,小妹也提及需要一個可以掛在機車上,並方便手提的隨身保溫杯提袋,還有中午外出用餐時可以放錢包和鑰匙的小提袋。
三件小小的手作正好趕在耶誕節完成,在分享的季節,送上了一份符合收禮人需求的小禮物。
說起來,走過追求繁複拼布技巧的階段後,好像返璞歸真了。現在的我只求物件用得舒心,不刻意強調回收再利用的環保,也不追求高品味,拿起針線都是為需要而做,因此完成的每一件作品都被使用著而不是塞在衣櫥裡收藏。
我想,不論是職場上或是生活中,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真正的需要而做,就不會有無謂的浪費,人也能從不必要的忙碌中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