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中,處處是禪機。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
在禪堂裡頭的作息非常緊張,初學的人不但腿、腰、腳覺得痠、麻、痛,有些人會想辦法止痛,所以緊張的滋味並不好受。在禪七裡頭,就是要訓練大家把平時散亂慣了的心意識集中起來。每天從早到晚時時刻刻要提起正念,照顧所緣,這都是在訓練大家。除了禪堂以外,你沒有這樣的時間一天到晚打坐了!當然你如果是退休的話,自己可以安排時間,但是整個作息也不可能這麼緊密。
我們平時六根面對六塵,接觸到境界時確實不容易專心一意來修持。可是假如不來禪堂,縱然你自己在房間裡也會整天想這個、想那個,安排什麼時候做些什麼事情。即使有了很妥善的安排,把這些事情想完了,還是避免不了散亂心。所以在禪堂裡就是要訓練我們養成時時能夠照顧所緣,提起正念的習慣。
數息觀的優點
我們凡夫的習慣性,就是眼睛、鼻子、耳朵、舌頭、身體、包括心意在內,老是喜歡看外面的境界,所以我們的心念一路來都是向外發展的。現在做數息觀,把注意力放在鼻端,或是丹田,或是呼吸的次數,這樣心就能向內收攝了。
1.情緒管理
心向內收攝,才能找到本來面目,所以我們要把數息觀養成習慣。有空檔時,不跟人講話,不思惟,你可以觀察嘴巴形狀—舌頭有沒有抵住上顎?有沒有注意呼吸的吸進呼出?注意力有沒有集中在丹田?
一旦養成習慣的話,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別人對我們有不好的態度、言詞、表情、行為時,因為對數息觀訓練有素,我們就知道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或是注意鼻子的吸進呼出。把氣壓伏在丹田的話,就比較能不動怒,這叫做「沉得住氣」。
有的人會說「口頭禪」,意思就是一句話講習慣了就會脫口而出。同樣的,我們做什麼事情做成習慣了,也會很自然的就去做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做錯事情時還不了解、不明白。有的人喜歡發脾氣,動不動就罵人,這種惡口也是養成了習慣,所以自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現在我們常練習數息,儘管只是短短的時間,但是當你用心數息時,肯定不會有妄念,久了也會養成習慣的。
2.提升涵養
任何初學者只要你告訴他:「你數『吸氣』的部分:吸氣數『一』,呼氣不數;吸氣數『二』,呼氣不數…這樣從一數到十,一直重複這個方法。」即使是個初學者,照這樣作也能體驗到:「噯!對啊!剛才就沒有其他念頭。」所以只要你肯下工夫、老老實實的,同樣的動作這樣做下去就會養成一種習慣。
如果沒有這種習慣,那麼動不動就很容易發脾氣。人家稍微對他不好,就習慣性發脾氣,這個叫沉不住氣。沉不住氣的話,小不忍則亂大謀,將來是沒有辦法成就大事的。
當你要生氣時,立刻把意念放在丹田,照顧呼吸的進出,這樣子就可以保護自己,可以不犯戒、不侵犯別人;可以行慈悲,不給人家苦惱。
3.促進健康
遇到問題時,如果能夠沉得住氣,不管你是用那一種方式來沉得住氣,都會令人欣賞的。我們如果能夠培養數息的習慣,不只能夠沉得住氣,而且能使身體比較健康,常常能夠保得住氣(亦即能量)。不要因為喜、怒、哀、樂而使氣不順暢;不要因為貪、瞋、痴而消耗我們的氣。常常閉著嘴巴,舌頭抵上顎,訓練有素以後,對自己的修養、涵養會有很大的幫助。
4.減輕壓力
大家要知道,我們身、口、意的任何一個行為通通都會轉化成我們的心、意、識。我們念頭會這麼紛亂,這麼多,原因就是我們整天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六塵,才不斷地製造更多的念頭、更多的言語和行為。大家平時在社會的工作崗位中,眼睛接觸到各種形形色色的物質,耳朵聽到種種混雜的聲音,再加上身體接觸的、舌頭嘗的、鼻子嗅的,以及心意所分別的,實在太多太多,所以沒有辦法一下子就把我們的念頭停止下來。
如果要在外面下工夫也很困難,整天這些外在的因緣太多、太複雜,因此我們心裡頭很難靜下來。有時候你的工作太多,一下子擔心這個沒做好,一下子擔心還有一些事情沒完成。工作量太多,念頭就有那麼多,念頭多到無法排除、無法解決時,就會一直積壓在內心。一次又一次的積壓的結果,就好像做化學實驗時,試管「叩隆、叩隆」的聲音愈來愈強,快要爆炸一樣。
所以我們生活在這種時代裡,經常會感受到一股壓力。身體的循環系統和內分泌受到這些力量的壓迫就無法順暢,人就沒有辦法好好的睡覺,有時連吃東西胃口都會受影響。由於這些無形的壓力、緊張影響到生理的運作,所以身體就慢慢的感到不舒服、不自在。身和心大概是這樣子循環的互相影響,使我們的心很難安靜下來。
現在有機會進到禪堂,你就要完全放下,不要再想世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