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間最常見的秋冬保養三大迷思,普遍來說都是「保溼」觀念不正確。圖/淨妍醫美診所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寒冷的冬季,不穩定的氣溫,導致肌膚狀況百出,乾燥脫屑、又刺又癢、好不舒服!淨妍醫美診所醫師陳映瑜透露,診間最常見的冬季保養三大迷思,普遍來說,都是保溼觀念不正確。
針對乾燥肌膚,補充流失的玻尿酸是關鍵,建議透過「多層次補水」的保養方式,第一步維持多喝水的習慣、第二步勤擦保養品、第三步定期醫療級水光保養,直接將玻尿酸注入肌膚,肌膚由內而外層層把關,保持潤澤健康。
迷思一、「臉上有白色屑屑是乾燥?酒糟當心太滋補」
陳映瑜醫師表示,乾燥的皮膚的確比較容易造成表皮脫落形成皮屑,但不代表所有的皮屑都源於肌膚「缺水」,最重要的是要排除疾病發炎的可能。
常見的皮膚狀況,如異位性皮膚炎與酒糟,兩者都可能產生皮屑,對於前者而言,「保溼」的確是日常照護的一大重點,但對於後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產生「太滋補」的情形。
迷思二、「想要光澤感就要勤勞保溼?醫:並非絕對」
比起暗沉的肌膚,紅潤且透亮的膚色,看起來總是更加健康有朝氣,但想改善膚況,卻並非想像中單純。
陳映瑜說,撇除疾病因素,常見的問題仍包含色素不均、毛孔紋理不平整、角質代謝異常與皮膚乾燥等等,必須根據「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處理方式,才能逐步重拾健康肌膚。
陳映瑜醫師透露,針對乾燥肌膚,補充流失的玻尿酸是關鍵。他建議透過「多層次補水」的保養方式,肌膚由內而外層層把關,保持潤澤健康。圖/淨妍醫美診所提供
迷思三「只要是保溼成分就有效?許多產品無保溼功效」
市面上標榜「保溼」的產品這麼多,它們都具有保溼功能嗎?陳映瑜提到,就生理而言,人體皮膚最重要的保溼成分包含:天然保溼因子(NMF)、醣胺聚醣(GAGs)以及神經醯胺與膽固醇等等。
多數外用產品,僅具有「潤滑與安定」肌膚的能力,並非實質上增加有效保溼成分,即使產品宣稱含有玻尿酸等醣胺聚醣成分,也受限於肌膚屏障,而無法被人體吸收利用。
究竟該如何保養,方能擺脫肌膚乾渴、缺乏光澤感的窘境?陳映瑜表示,對於真正皮膚乾燥的族群,補充流失的玻尿酸,才是關鍵所在。
陳映瑜建議「多層次補水」,包括每日應攝取至少1500毫升白開水;每日盥洗後,擦上薄薄一層保溼產品,成分應以單純為佳,避免不必要的肌膚刺激。最後再針對人體流失的玻尿酸,做定期醫療級水光保養,直接將保養成分注入肌膚,讓肌膚「由內而外」保持潤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