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熱敷墊時應注意溫度與使用位置,避免燙傷。圖/中央社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時序入冬,寒流一波接著一波,部分民眾開始出現關節卡卡、腰痠背痛的現象,這是因為溫度下降時會讓身體血管收縮、循環變差,低溫也會讓肌肉緊繃,讓活動更加受到限制。食藥署提醒,適當使用熱敷墊,可緩解身體疼痛不適,但若使用錯誤,很可能導致燙傷或加重不適。
食藥署副署長王德原表示,「動力式熱敷墊」屬於第一等級醫療器材,透過電能轉換成熱能,提供使用者一定的高溫,促進熱敷部位的血液循環,具有舒緩肌肉痠痛的效果,但使用時請注意「3要4不」才能確保安全:
「3要」包括:1.要注意溫度:熱敷墊直接接觸到皮膚表面時,溫度應於45℃以下;若是熱敷墊與皮膚間隔著衣服或者毛巾,熱敷溫度可調高至50℃。2.要控制時間:進行熱敷的時間勿超過15∼20分鐘,否則可能會因為熱蓄積於體表而導致燙傷。3.要小心位置:皮膚較薄的部位(如脖子),對熱的耐受度較低,因此需要注意使用熱敷墊的位置,以免燙傷。
遵守「4不」包括:1.不使用於嬰兒、及溫度感覺遲鈍者(例如:孕婦、糖尿病患者等)。2.不於易燃環境下,或鄰近充滿氧氣及氧氣儲存設備旁使用。3.不以強力壓折及扭曲方式使用或收納熱敷墊。4.不以別針或其他金屬物品固定熱敷墊,以避免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