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民眾,服用感冒藥須謹慎,以免引發急性肝衰竭。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據陸媒報導,一名15歲女性因自行服用感冒藥,導致導致急性肝衰竭,需進行肝臟移植手術。醫師指出,此案例是藥物導致的急性肝衰竭,民眾若身體不適應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服用成藥也須謹慎,勿任意用藥。
報導指出,河南鄭州一名15歲女性目前是高一學生,平時寄宿在學校。去年11月,這名女性感冒後自行購買感冒藥服用後,最後出現低燒的情況,眼部和手部也嚴重發黃,到醫院檢查後被診斷為「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就是俗稱的猛爆性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是指肝細胞短時間突然大量死亡,造成肝的排毒、代謝、製造等功能下降甚至喪失,導致身體接近「沒有肝臟」的狀態,引發全身性的反應。急性肝衰竭患者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致死率高達八成,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醫師指出,許多民眾為紓緩感冒症狀,會自行服用感冒藥、止痛退燒藥;然而,部分藥品中含有乙醯胺酚成分,若服用過量容易中毒,嚴重恐引發急性肝衰竭。急性肝衰竭好發於20歲到40歲且致死率極高,民眾不可不慎。
報導指出,河南這位女性的病例則是藥物性肝損傷或肝衰竭,在臨床上是非常常見的,若症狀較輕的,可能只會導致食慾不振,數日後可望復原,但若病情加劇,將出現眼黃、尿黃、食欲不振,凝血功能下降,成為急性肝衰竭。若凝血功能無法恢復、黃疸持續上升,就得接受肝移植。
醫生提醒,若出現感冒,一定要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切忌在家盲目用藥,「因為生病吃藥引起肝衰竭是非常常見的,有時候病情進展也會很快,由於藥物都是通過肝腎代謝,所以中草藥、保健品也有可能引起藥物性肝衰竭,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