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年古科技 75歲爺神復原 |2024.01.20 語音朗讀 6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漢代 水力鼓風機 湯家祿50多年來對照明代所著的《天工開物》,專注復原古科技的部分作品。圖/中新社宋代 中國立軸式風車 湯家祿50多年來對照明代所著的《天工開物》,專注復原古科技的部分作品。圖/中新社漢代 一牛八磨 湯家祿50多年來對照明代所著的《天工開物》,專注復原古科技的部分作品。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及手工業生產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在中國大陸重慶,75歲的湯家祿耗時50多年,按照《天工開物》1:1復原了近30件古科技工具,包含勞作工具「立軸風車」、「一牛八磨」、「水力羅面」等,讓2000多年前的古代智慧重現世人眼前。1966年,湯家祿來到重慶某研究所工作。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看到山區農民利用木頭撞擊的方式榨取菜籽油,好奇心使然下,他向農民細問,得知山區內還有許多不同的傳統農業生產工具,令他更有興趣一探究竟。考察大陸各地 收集200張古圖過去關於中國古科技研究的書籍極少,《天工開物》是其中一本最全面、詳細的著作,於是湯家祿萌生1:1復原書內工具的念頭,希望將古代的發明及製造傳承下去。2004年,湯家祿帶著《天工開物》到全中國各地進行考察。他花費3年先後去過四川、陝西、貴州、江西、浙江等地,拜訪了不少研究古科技的專家。掌握了古科技的知識、圖紙後,湯家祿開始動手復原這些生產工具。雖然他從未學過相關技藝,卻能僅憑古書上的平面圖將一個個千百年前的古科技復原再現。時至今日,湯家祿已經收集200多張古科技圖紙。他還按照《天工開物》書中記載,1:1復原了漢代水連九磨、一牛八磨、舂車、水力糅茶機等30多件古科技工具。湯家祿表示,其中最令他自豪的就是「漢代水力鼓風機」,這台工具是利用水力作原動力,推動鼓風吹火的冶鐵裝置。這種機械用的力量少而效能大,發明時間更比歐洲早了上千年,是世界上最早的鼓風機。為了這項復原工程,他還邀請4名農民木工一起製作,他們農忙時則回家務農,農閒時就一起復原古代器具,30年來風雨不改。耗盡畢生積蓄 投資復原工程 至於從事復原工程的資金從哪來?湯家祿表示,全來自他的退休金及積蓄,買設備及材料的費用、農民木工的工錢等,大概就投入了人民幣40多萬元(新台幣177萬元),除了砸光積蓄,他還因此欠下債務。不少人表示不解,他卻大呼非常值得:「我自己花那點錢,我認為不是錢,因為我得到的東西遠超於它,我們可以向下一代傳播中國文化的發展史。」除了研究及復原的工作,湯家祿還熱衷利用教育向大眾推廣古代科技,在重慶沙坪壩區,打造了「古科技研發中心」;每到周末,都吸引不少親子團、遊客慕名前來,聽他「古科技大講堂」的講課。學生除了聽課,還可以親眼見識成品,動手製作模型。最忙時,「古科技研發中心」一天要接待1200多名學生,湯家祿一天要講8、9堂課。 面對眾多的學生,需要準備大量木料,對於年過7旬的湯家祿來說,明顯感到吃力。但他說,一看到孩子們對古科技充滿好奇的眼神,這一切辛苦都值得。「一生做好一件小事就好了。」湯家祿表示,這50年來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立「古科技博物館」及生產古科技的基地,將農業生產工藝、紡織、風力、冶金、土陶、古代交通工具、古兵器都復原出來,「希望利用古科技啟發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先輩們的勤奮及智慧,這些是需要我們來傳承與發揚的」。 前一篇文章 入冬最強寒流周日來襲 北部下探 6℃ 下一篇文章 乾旱損糧食、擾海運 衝擊全球18.4億人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3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4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5IABS大會 佛光山AI佛典翻譯受矚2025.08.1506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7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8屏東講堂 佛光兒童發願奉行三好2025.08.1509蔬食族營養健康滿點 補充蛋白質、鐵、B122025.08.1410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2025.08.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美烏歐峰會 鋪路美俄烏談停戰俄烏停戰條件 川普:烏放棄克里米亞、不入北約名廚赴加薩 日援百萬份熱食世運中華隊豐收 奪5金6銀4銅雙普會談3小時 未達俄烏停戰協議廢物再利用 環保繪畫愛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