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氣溫驟降 醫提醒慎防失溫

 |2024.01.19
430觀看次
字級
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人體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6.5度,當體溫下降,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人體溫度可以說是「免疫之鏡」,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人體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6.5度,當體溫下降,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周末冷空氣將報到,下周氣溫驟降,民眾要當心低溫造成的健康傷害,注重身體保健,才能健康過冬。

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

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37±0.5度內,當核心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即所謂「失溫」。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分為3級,包括35~32度、32~28度,及28度以下。

35~32度為輕度低體溫,代謝速率、呼吸速度及脈搏增加,身體不自覺顫抖,出現思考遲鈍、無法完成複雜動作等情形。

32~28度屬於中度低體溫,心輸出量、呼吸速度與脈搏減緩,對冷的感知變差,發生意識模糊、心律不整的症狀;當體溫28度以下時,人體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指出,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會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血管收縮,收縮壓會上升10~20毫米汞柱、舒張壓會增加5~10毫米汞柱,導致血壓上升,進而誘發出血性腦中風或主動脈剝離等急性疾病。

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會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進而誘發出血性腦中風或主動脈剝離等急性疾病。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失溫急救法:被動回溫、主動回溫

賴育民強調,若發生失溫情況,首先要立即送醫急救,讓體溫回到正常核心溫度,而等待醫療支援前,可嘗試以下方法為患者回溫,按臨床指標與低溫的程度分為「被動回溫」和「主動回溫」。

輕度或中度低體溫患者採被動回溫法,將人移至溫暖乾燥的環境,替換衣物並給予溫熱食物。

重度低體溫患者採主動回溫法,此方法須在到院後,有醫療人員照顧時才能施行,利用照烤燈、暖氣、溫水袋或是41度溫靜脈輸液等方式,以每5分鐘回溫0.5~1度的速度漸漸提高體溫。

若發生失溫情況,首先要立即送醫急救,讓體溫回到正常核心溫度。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賴育民提醒,台灣雖位於亞熱帶,但冬天大陸冷氣團南下,仍容易出現低體溫狀況,尤其近日氣溫變化大,猝死事件頻繁,民眾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

低溫環境工作者務必遵從工作指引,著防寒套裝、食用溫熱食物、注意在低溫區工作時間勿太久,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空間,若已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治療。

資料照片:冬天「冷到皮皮挫」小心失溫!醫揭失溫「分3級」這情況恐腦中風

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空間,若已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治療。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