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來襲氣溫驟降 醫提醒慎防失溫 |2024.01.19 語音朗讀 4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人體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6.5度,當體溫下降,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人體溫度可以說是「免疫之鏡」,當免疫細胞正常運作時,人體的體溫通常會超過36.5度,當體溫下降,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周末冷空氣將報到,下周氣溫驟降,民眾要當心低溫造成的健康傷害,注重身體保健,才能健康過冬。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正常人體核心體溫為37±0.5度內,當核心體溫出現下降趨勢,就容易引發低體溫症,即所謂「失溫」。依據瑞士低體溫分級系統,可將低體溫分為3級,包括35~32度、32~28度,及28度以下。35~32度為輕度低體溫,代謝速率、呼吸速度及脈搏增加,身體不自覺顫抖,出現思考遲鈍、無法完成複雜動作等情形。32~28度屬於中度低體溫,心輸出量、呼吸速度與脈搏減緩,對冷的感知變差,發生意識模糊、心律不整的症狀;當體溫28度以下時,人體會陷入昏迷,甚至死亡。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指出,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會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血管收縮,收縮壓會上升10~20毫米汞柱、舒張壓會增加5~10毫米汞柱,導致血壓上升,進而誘發出血性腦中風或主動脈剝離等急性疾病。持續暴露在低溫環境會刺激交感神經,造成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進而誘發出血性腦中風或主動脈剝離等急性疾病。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失溫急救法:被動回溫、主動回溫賴育民強調,若發生失溫情況,首先要立即送醫急救,讓體溫回到正常核心溫度,而等待醫療支援前,可嘗試以下方法為患者回溫,按臨床指標與低溫的程度分為「被動回溫」和「主動回溫」。輕度或中度低體溫患者採被動回溫法,將人移至溫暖乾燥的環境,替換衣物並給予溫熱食物。重度低體溫患者採主動回溫法,此方法須在到院後,有醫療人員照顧時才能施行,利用照烤燈、暖氣、溫水袋或是41度溫靜脈輸液等方式,以每5分鐘回溫0.5~1度的速度漸漸提高體溫。若發生失溫情況,首先要立即送醫急救,讓體溫回到正常核心溫度。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賴育民提醒,台灣雖位於亞熱帶,但冬天大陸冷氣團南下,仍容易出現低體溫狀況,尤其近日氣溫變化大,猝死事件頻繁,民眾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低溫環境工作者務必遵從工作指引,著防寒套裝、食用溫熱食物、注意在低溫區工作時間勿太久,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空間,若已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治療。資料照片:冬天「冷到皮皮挫」小心失溫!醫揭失溫「分3級」這情況恐腦中風如果覺得寒冷難忍、身體顫抖就要立刻進入溫暖空間,若已意識模糊、反應遲緩等症狀,務必送往急診治療。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前一篇文章 聽到上課就軟腳 不是裝病亦非玻璃心 下一篇文章 結合AI顧健康 南市「行動醫院」全民健檢起跑 熱門新聞 01【詩】一瞬2025.08.21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 4-22025.08.2003吳修齊基金會訪佛光山 期許做更多好事2025.08.2004波士頓慶中秋 佛光人傳三好2025.08.2005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6佛法多元傳播 藏海無涯學術研討2025.08.2007電子書飛躍成長 銷售占比達2成2025.08.2108佛光山加爾各答禪淨中心 同慶印度獨立日2025.08.2109防腐劑、汽機車廢氣 罹患肺腺癌關鍵因子2025.08.2110宇宙暗物質2025.08.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弘道手作編織課 化解長者孤獨毛豆香蕉全穀雜糧 適量攝取改善失眠弱勢童居住困境 盼社會支援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健身動作應多樣 持續養成習慣防腐劑、汽機車廢氣 罹患肺腺癌關鍵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