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安醫師看診示意照。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4歲郭先生,本身是鼻子過敏體質,年輕時曾動過鼻竇炎與鼻中膈彎曲手術,日前因為工作壓力大,感冒又過敏,導致演變成遲遲好不了的鼻竇炎。經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陳昱安醫師為他施行「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兩周後恢復正常生活,不再不適。
郭先生到院前,曾去其他診所看診、吃藥好幾個禮拜,也嘗試消除過敏原,但是鼻肉腫脹、膿鼻涕完全沒有改善,使他必須張嘴呼吸、無法熟睡,隔天上班頭昏腦脹、工作效率降低。
陳昱安表示,頭部共有四對鼻竇,左右各一,分別為上頷竇、篩竇、額竇、蝶竇,功能為減輕頭顱重量、過濾空氣與增加鼻腔溼度。
如果因為感冒感染成鼻竇炎,初期會出現黃綠色鼻涕、鼻塞等症狀,容易發生在有鼻腔結構異常如嚴重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息肉增生或鼻子嚴重過敏、慢性鼻炎的人,小朋友因為清潔鼻腔不易、鼻竇發展未成熟,也是鼻竇炎易發生的族群。
急性鼻竇炎要是持續3個月左右仍未痊癒,就會變成慢性鼻竇炎,陳昱安指出,慢性鼻竇炎的發生率約10%,若未予以治療,可能症狀惡化成長期鼻塞、張口呼吸、鼻涕倒流導致夜咳,影響睡眠品質。
嚴重者,還可能嗅覺異常或造成不可逆的嗅覺損傷、鼻腔結構被破壞。此外,鼻竇緊鄰眼眶和腦部,病菌若是轉移造成眼部感染或腦部感染,後果將不堪設想。
秋冬是容易感冒的季節,因此併發鼻竇炎的機率也相對增加,陳昱安提醒民眾,急性鼻竇炎很常見,也因此容易被當成「小感冒」忽略,未積極就醫,可是要是延誤導致息肉增生和慢性發炎,就得依靠手術治療,民眾千萬不要忽視早期症狀,愈早就醫控制,愈能避免惡化成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