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小傷口,對於糖尿病患者恐因疏於照護而面臨截肢處境。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小破皮惡化成腳趾傷,後來竟然要被截肢!」高醫大附醫外科部主任李書欣今(1/11)日指出,門診常見病人原本只是個小破皮傷口,因為疏於照護,後來竟成了「細菌培養機」,患者最後面臨被截肢才能保全性命的處境。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醫院近來收治不少「困難傷口」照護的個案,還有一名患糖尿病的黃婦,因為一場車禍數月醫治還一度被宣告要截肢,後來高醫做傷口重建手術,才得以保全她的肢體。
困難或慢性傷口常見於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疾病或是免疫相關疾病的慢性疾病個案,碰到難治的傷口,不僅患者難過,醫護也要小心因應,才能保全患者的健康和性命。
68歲的黃婦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去年3月車禍致雙下肢深度傷口,數月照護未見好轉還一度面臨截肢的處境。後來高醫為她做重建手術治療,輔以傷口照護,才免除雙下肢截肢的危機。
李書欣指出,每年約有15%的傷口轉變成困難傷口,常見於糖尿病足潰瘍傷口、下肢動靜脈潰瘍傷口,以及壓力性損傷傷口等。「傷口有醫院沉默的流行病」之稱,一旦慢性困難傷口惡化會威脅生命及健康。
圖/記者王淑芬
他以黃女為例指出,她因車禍雙下肢有嚴重的傷口,雖經清創、下肢靜脈血管擴張治療仍無法治癒,傷口嚴重到肢體發黑,醫師一度告訴她要做截肢手術。後來高醫整形外科為她安排「傷口皮瓣重建手術」及傷口照護,傷口才慢慢痊癒。
李書欣表示,常見糖尿病或是褥瘡患者因一處小破皮釀成大傷口、潰爛演變成為困難傷口,甚至還因為自體保護性回饋差,面臨截肢的結局。提醒親友協助長輩將小傷口照護好,千萬勿碰觸髒水而成了「細菌培養機」或演變為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