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現代人手機不離身,連「上廁所」都要帶著手機一邊滑一邊上,小號小滑、大號大滑。醫師提醒,久坐會讓肛門附近的靜脈叢充血擴大,便形成「痔瘡」,若乾燥的便便在排出過程中,摩擦到就會出現痔瘡流血、疼痛等不適症狀。日常飲食要注意清淡外,也要避免上廁所一上一、兩個小時的習慣。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臨床觀察,大約百分之四十五健檢民眾有程度不一的痔瘡問題,痔瘡並非男性專利,男、女比例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年輕女性痔瘡多因便秘,使痔瘡更形惡化,有生育經驗的女性,則多因懷孕影響下腹的靜脈血液回流,引發痔瘡。男性痔瘡則多與久坐有關。
要改善痔瘡,得從日常生活著手。饒樹文建議,避免便秘、熬夜、喝酒或吃辣椒,飲食盡量清淡,注意良好排便習慣的建立,都有助於避免痔瘡的發生及惡化。且排便習慣,應集中注意力,速戰速決,不少人上廁所會花上一、二個小時的時間,坐在馬桶上經常無可避免的讓肛門附近靜脈回流不佳,痔瘡反而變得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