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掌握7心法 防選舉與心碎症候群

陳玲芳 |2024.01.10
1668觀看次
字級
醫師表示,「選舉症候群」並非精神科正式的疾病診斷,是指「選舉」這種壓力,對身心狀態的影響。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024年總統大選暨立委選舉如火如荼進行,相關訊息占據了台灣人民一大部分的生活。當選舉落幕時,結果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此時,除了候選人外,民眾也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的狀況,例如焦慮、易怒、憂鬱等。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林竺君提醒民眾,務必注意自己是否出現「選舉症候群」。

林竺君醫師指出,臨床上也存在一種「心碎症候群」,主要是由於身體經歷極端的情緒和壓力變化,產生過量的興奮性內分泌激素,導致心臟無法負荷,即壓力影響心血管功能引起的壓力性心肌病變,嚴重者可能面臨生命危險。

「政治熱」心生困擾

林竺君表示,「選舉症候群」並非精神科正式的疾病診斷,是指「選舉」這種壓力,對身心狀態產生的影響。選舉前,人們擁有各自的政治立場,常處於興奮和激昂的狀態,對選舉結果充滿期待;然而,有部分民眾,在此時就已經出現身心症狀,如焦慮、易怒,甚至「躁症」發作。

選舉過程中,有些民眾可能投注大量精力,其壓力反應在生理或心理狀態。除了主動參與的群體外,一般民眾仍會受到選舉周圍「壓力」影響。例如,媒體持續報導民調、弊案等;政論名嘴或候選人以災難化、煽動性言論加劇選情;親朋好友熱烈討論對候選人的看法,使「政治熱」氛圍無所不在。以上情況,皆可能使非候選人的大眾,出現「選舉症候群」。

林竺君醫師提供7大心法,包括若遇上選舉相關的談話,不必說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且練習簡單的話語結束對話。圖/亞東醫院提供

林竺君指出,在選舉熱潮中,每個人都可能出現選舉症候群。美國心理學會對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相關研究指出,超過2/3的成年人表示選舉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壓力來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曾經或目前接受精神科診斷的患者,也更容易受到影響。另有研究指出,即使被認為對政治較「冷感」的年輕人,同樣可能受選舉影響而出現心理困擾。

慎防「心碎症候群」

選前,民眾的憂鬱和焦慮程度逐漸上升,臨床上也經常看到選舉造成身心不適的病人,但通常在選舉結束後,會逐漸緩解。研究顯示,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帶來的焦慮和憂鬱,甚至超越2019年新冠疫情。常見選舉症候群症狀包含焦慮、憂鬱、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異常亢奮、疲倦、失眠、食欲變化、絕望感或不明原因身體不適。

林竺君提醒,臨床上存在一種「心碎症候群」,嚴重者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她提示「7大心法」遠離選舉與心碎症候群:

1. 增加生活可控感,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維持規律的生活和工作,選舉日到來前,不要過度、反覆猜想可能的不良結果。2. 減少花費在媒體的時間,不過度攝取相關訊息。

3. 若遇上選舉相關的談話,不必說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且練習簡單的話語結束對話。4. 參與對自身有益的事情,如紓壓活動,或將壓力轉化為有意義的活動,例如擬定投票計畫。5. 保持與家人朋友聯繫。6. 保持活躍,透過運動減壓。7. 避免使用酒精、毒品或非醫師處方的藥物來處理壓力。

若以上方式,仍無法減緩身心不適,林竺君建議,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若以上方式仍無法減緩不適,林竺君醫師建議,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圖/亞東醫院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