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磁場】心念可以改變世界 |2024.01.07 語音朗讀 125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如果把自己的身心空掉,別人就沒有辦法覆蓋或穿透你的磁場,因為「空」才是最大的範圍。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人體的能量場,據研究顯示,可能就是由心念發出的力量。許多人有這樣的經驗,到了某個地方,可能會感應到此地是否清淨和諧;或者是所遇到的人,有讓人想親近的念頭,或讓人感到緊張不安。這是因為人的心念有能量磁場,而這種來自內外的能量,不僅會影響心情,更可能影響健康。心念散發力量為什麼有些人的思惟很敏捷,但是在某些場合裡,他的敏銳突然停滯或者思惟錯亂?每個人的磁場都有釋放和吸收的功能,如果經常和磁場不協調的人接觸,可能會干擾自己的磁場,只是自己沒有覺察而已。但如果跟磁場比較和諧的人在一起,彼此散發的磁場就能達到淨化。人與人之間,如果對方說的話,你反對;或者對方不認同你,較敏感的人能夠感覺到彼此散發的磁場狀態。那麼,究竟如何才不受其他心念磁場干擾?如果把自己的心量放大,能量磁場變大了,就不容易被對方的磁場覆蓋或干擾。所以,如果能夠把自己的身心空掉,別人就沒有辦法覆蓋或穿透你的磁場,因為「空」才是最大的範圍。由於磁場能釋放和吸收,因此每個人內在的磁場都需要淨化。如果不淨化,不善的心念累積多了,身體就容易生病,運氣也會變得不好,臉上還可能出現濁氣。若心念純淨,散發出來的磁場就好,也能夠淨化週遭的人,讓身邊的人覺得很舒服。宇宙生命的本質,其實包含心念、能量、物質,三者周而復始的運作變化。 圖/123RF意念超乎想像宇宙生命的本質,其實包含心念、能量、物質,三者周而復始的運作變化。其實,物質看得見,能量也能感覺得到,但是物質、能量不能單獨存在,它與心念息息相關,這個世界的基本元素,其實就是能量與心念。大部分的人不相信心念有療癒力,但不可否認,就是有人透過心念把疾病治好了。為什麼信念如此管用?「願意相信」就好比接收訊息時,調到對準心念的頻道,所以心念就能夠影響病患的物質身體,用心念對物質的細胞進行調理,以達到治療的功效。人類的身體雖然屬於物質,所吃的食物、喝的水也都是物質,而心念具有能量,會對物質身體產生影響。所以,心念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亞於食物和水對健康的影響。以感恩的心,在愉快的狀態下吃一頓粗茶淡飯所獲得的能量,絕對大於在憂惱的心情下吃山珍海味。為什麼修行首先要盡量減少起心動念,這個道理其實十分簡單,因為人的念頭一動,就必定要伴隨能量的消耗。念頭愈多消耗的能量就愈多,而疾病可以說就是承載太多不健康心念的結果。但如果人有足夠大的心量,一切外在事物就很難傷害到他。宇宙充滿能量,這個能量來自心念,再由這些能量影響物質。所以,不要以為心念不會對自然界產生影響。當這個世界的怨憤不滿達到一定程度時,自然界就會發生變化。例如現今全球各地的地震、旱災、水災頻繁,人們應該好好從改變心念做起。多一分善念,就能讓宇宙多一分善的能量。人人善念多了,大自然也會帶來風調雨順的環境,以及和平安寧的世界。人人善念多了,大自然也會帶來風調雨順的環境以及和平安寧的世界。 圖/123RF心念能量影響力量子之父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曾經推論:「世界上其實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一切物質都是能量的振動。」無論有形、無形的物質都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只不過振動頻率的不同,卻造成「物質」的千差萬別,從而構成異彩紛呈的世界。而這個千差萬別的世界,就是眼睛所看不見的不同層次的意識和看得見的物質。普朗克進而分析,意識是一切物質的基礎。這個世界上沒有物質,只有意識的振動和意念的頻率。振動頻率高的是無形物質,比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甚至語言和夢境等;而振動頻率低的有形物質,就是可以接觸到的種種物質體。意識能量層級有關於人類心念意識層的量級,美國腦神經醫學博士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曾經運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歸納出「意識能量層級表」,驗證人類行為和心靈能量的關係。證明在不同能量層級,情緒愈積極樂觀,其意識能量就愈高,表現的行為會愈正向,而且有強大的影響力。事實上,從心理因素來看,每個人心靈有4 種運作的力量,若能運用得宜,將引領自己和別人往正向前進。一是業力:指過去生命經驗的累積,包含以往語言、行為和意念的能量紀錄。二是境力:指當下環境中人、事、物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三是念力:當下觀照、覺察自己的能力。四是願力:是因為想實踐夢想或目標而產生的力量。轉化能量狀態從自我內心的角度出發,有5種了解自己、調整自身所處能量層級狀態的力量,透過由內而外的修練,進而影響周遭的人事物。首先是觀照力:觀察自我身心內外狀態的能力,運用此種能力不僅能避免自我盲點,更能進一步影響周遭的人。第二是空性力:能隨時以空性觀看世界,也就是說世上所有的人事物現象,都是自己內心投射出來的樣子。空性力能讓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可以透過自己創造、改變。第三是調節力:覺察自己當下的狀態、轉化當下的狀態,並轉化周圍的狀態, 也就是改變自己與他人能量狀態的能力。第四是包容力:是一種「利己利人」的概念,不但自己好,也希望別人好。最後是洞察力:指運用有限的時間、資訊,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這個千差萬別的世界,就是眼睛所看不見的不同層次的意識和看得見的物質。 圖/123RF 前一篇文章 【自我催眠】潛意識心理暗示 下一篇文章 【專注當下】如何保持大腦敏銳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09【特搜啟示】2025.05.04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