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數位化教材內容展現中耕機3D各部名稱與操作示範。圖/台中農改場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小型中耕機為最泛用的農業機械,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指出,農機正確的操作與保養,可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及延長農機的使用年限;此次與農業部資訊司技術合作,透過3D掃描與建模技術,開發機數位化學習教材,農友可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模擬操作情境並學習保養方式,以熟悉機具操作及保養。
台中農改場進一步說明,有別於一般生硬的2D圖像畫面介紹手冊及固定角度播放的教學影片,本次所開發的3D數位化教材,只要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以手指即可簡單進行全機、全角度旋轉與放大檢視,並提供學習者擬真動畫解說,方便動態學習操作。
另針對小型中耕機6項常見保養維護重點,清楚呈現機械構造細節處,包括「驅動輪更換」、「耕耘部更換」、「機油更換」、「齒輪油更換」、「空氣濾清器清洗」及「皮帶傳動維護」,以加強保養重點維護。
台中農改場提到,為瞭解本套數位化學習教材適用性,目前已蒐集台中市3所高職農校師生共104人之試用回饋意見,獲得89.4%使用者在學習保養維護上給予正面肯定,並希望能將此教材納入課程教學,亦期待未來增加噴霧機、割草機等小型農機品項之數位化教材。
台中農改場最後表示,數位化學習是現代知識獲取新型態工具,將持續開發更多手機版農機數位化教材,引導農機業者跟進,使其成為新機銷售之標準配備;農友可即時主動獲取農機操作及維護技術,不受場域限制,加速農機操作時狀況排除,並提供完整的知識補充,滿足農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