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石猴雕創作 緣自一名台籍軍伕 江俊亮 |2023.12.30 語音朗讀 4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嘉義市文化局提供圖∕嘉義市文化局提供圖∕嘉義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江俊亮嘉義報導】2023嘉義市石猴雕刻藝術戶外創作將於31日截止,今年共有歷屆石猴雕刻展獲獎的30名藝師參加,包括桃城「刻猴第一」詹龍的兒子詹哲雄、郭秋松的兒子郭展禓等人。文化局表示,「桃城石猴」起源於一名二戰時曾到過海南島的台籍軍伕。文化局指出,嘉義古名「桃城」,以縣城形狀似桃子而得名,桃子尾端即今市中心的中央噴水池,也就是嘉義老一輩稱呼的「桃仔尾」。嘉義石猴雕刻人才輩出,而打響「桃城石猴」知名度的,是從海南島回來的軍伕詹龍。文化局表示,詹龍1917年出生於嘉義市南門打石街,家裡原本經營青草店,但因街上都是打石店,四處可見店家打造的墓碑,他自幼耳濡目染,20歲也加入打石行業。日治後期,日本戰事吃緊,詹龍被日本當局徵召到海南島當軍伕。然而,二戰結束後,詹龍因身無分文,無法返台而滯留海南島。滯留期間,他認識一名汕頭石雕師傅,於是跟著汕頭師傅學習龍柱雕刻,打下石雕創作基礎。詹龍回到故鄉嘉義之後,起初到阿里山區當採石工人,也曾到寺廟雕刻龍柱,後來回到打石街開設墓碑店,但生意卻十分冷清,直到他年過40才決定全心投入石雕創作,並以在阿里山區當採石工人期間,看到獼猴嬉戲景象為素材,將猴子的體態雕刻得維妙維肖。1970年間,有許多日本觀光客到台灣旅遊,詹龍的石猴受到日本人喜愛,作品供不應求,許多雕刻師也紛紛投入石猴創作行列;後來有許多素人憑著對石猴雕刻的熱愛,成為業餘石猴雕刻師。這些石雕藝術愛好者,平常到溪畔撿石頭,以石會友,互相切磋,形成特殊的石猴雕刻文化,所雕刻的石猴質樸自然,真情流露。文化局自1998年起舉辦「石猴雕刻戶外創作展」,讓民眾體會素人藝術家如何只用鐵鎚與鑿子,就能將「頑石」雕琢成活靈活現的「石猴」,每年也舉辦石猴雕刻徵件競賽。文化局表示,石猴雕刻戶外創作不用電動器械,今年有30名藝師參與,其中年齡最大的為87歲陳壬癸,最年輕的也有52歲,現場除了「鏘!鏘!鏘!」的雕琢聲之外,藝師也彼此分享創作的熱忱與經驗,感受生命的厚度與深度。 前一篇文章 台北市16項新制 2024年元旦起實施 下一篇文章 嘉縣阿里山茶競賽 春韻茗茶、烏弄茶飲脫穎而出 熱門新聞 01【遊藝筆記】一騎紅塵妃子笑:唐宋荔枝(下)2025.09.0202鳳山區公所發放物資 佛光山響應2025.09.0203【浮世畫框】一朵雲,行進京都──日本首展小記2025.09.0204《365日》贈瑞典酒店 旅客啟迪心靈2025.09.0205佛光童軍與時俱進 邁向永續發展2025.09.0206奇妙數字遊戲—— 三進制2025.09.0207二進制到三進制2025.09.02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12025.09.0209【人間天使】孫女報佳音2025.09.0210阿富汗強震 逾 800 死、3000 人傷2025.09.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雙水舞共演 37天不間斷明星揮棒助孤老太平山蹦蹦車 10月全線復駛花蓮將軍府 重獲新生掃把救星 功成身退 作者其他文章強化寵物中醫術 女大生赴日研修教師齊聚南華 研習生命教育森里號.日出印象石岡熱氣球嘉年華秋霧寫真 夢幻阿里山 國中新生 捐款助弱勢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