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應新北市發生校園安全重大事件,將搜集學校執行狀況與問題後,儘速與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及法務部等相關部會來檢討研商,落實保護校園學生安全機制。圖/資料照片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針對新北市發生校園安全重大事件,教育部今日表示沉重痛心及遺憾,各界針對本起事件提出建議及呼籲,教育部非常重視,立即檢討現行中介教育後的輔導評估機制,提升現場執行人力經費等,但教學現場人員認為,主管機關的規定,確實無法立即因應緊急事件發生。
教育部表示,將立即檢討現行中介教育後的輔導評估機制、強化校園高關懷對象的輔導措施與管教作為,此外,現行「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中,針對校園安全檢查限制等規定,教育部會搜集學校執行狀況,儘速與各縣市教育局處及法務部等相關部會檢討研商,落實校園安全機制。
教育部強調,本起事件教育部會持續與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保持聯繫,並協助新北市政府依相關規定啟動必要處理機制,加強學生之三級輔導措施,及主動提供輔導資源,以穩定校園氛圍。
有一名不具名的台北市國中主任表示,他認為此事件因是個案,但也表示在教官退出校園後、由校安人員進駐,實際上對學生安全事件發生前,難有嚇阻作用;且近年來法規限制,讓教師無法直接搜查學生帶違禁品,且因為先前有教師因此遭到投訴,難以落實安全機制,「只能等事件發生後,再按照程序通報。」
這名國中主任強調,近年來各界都希望教師在校園的職責是以教育為目的,管教跟約束色彩已逐漸淡化不少,由醫護、社工、輔導人員、警界等更專業人士來處理突發事件可以理解用意,只是在實質作為上,難以在突發事件發生前就阻止。
另一名校安人員則說,現在家長多忙於工作且不少是單親家庭,學生家庭背景多元,導致學生問題也較複雜,因此擔任校安人員的工作量就相對較大,但因為法規限制,校安人員實質上難以取代過去教官功能,學生看見穿便服的校安人員,與穿軍服的軍訓教官會有不同態度。
校安人員說,主要職責在維護校園安全,協處各項校園安全事件,但高中職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校安人員再多也沒辦法取代教官的功能;再來學生家長投訴頻繁,就算有學生檢舉違禁品,也必須要按照法規跟程序處理,難以發揮積極處理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