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昨公布最新「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研究報告」,調查發現,今年新冠疫情後,大專學生有憂鬱傾向占比達25.5%,相較疫情前16.3%上升許多,凸顯疫情前大專學生幸福感高,但疫情後,受到未來規畫、家庭、經濟、課業及人際關係等壓力,憂鬱傾向大幅提高,值得各界重視。
負責研究調查的台北教育大學心理及諮商學系教授陳柏霖說,進一步分析發現,大專學生壓力最大的前3大族群,分別為大三、大四及大一學生,遭受到當前生活壓力事件前3名,首先是同一時段要完成很多事情,時間不夠用,其次是課業壓力重,第3是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
衛福部心健司科長王芃宣說,心健司今年8月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鼓勵年輕人善用心理健康資源,外出求助,並加強高風險個案轉介。截至今年11月底,該方案已服務1.4萬人,總共3萬多人次,其中約3成是自我傷害的高風險族群,目前都已進行轉介治療。
此外,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昨天下午舉行「呼籲準總統正視年輕世代 台少盟提6大青少年訴求」記者會,期盼未來準總統可以持續重視年輕世代。
6大訴求分別為,提高中央兒少預算比例至10%;推動網路保護入法,建立友善數位環境;建立青少年勞工權益保障環境,確保青少年能夠在安全和合法的環境中工作;推動文化幣常態化,整合教育與專屬硬體空間;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置因地制宜,補充專輔人員人力;補足中離生就業輔導資源,建立中輟中離支持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