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置換裝置串接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GED-ICP-MS)可分析PM2.5中的微量重金屬成分。圖/環境部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建置全台首座可測空氣粒狀汙染物重金屬成分的行動實驗室,環境部國環院指出,雲林斗六區PM2.5平均濃度有時仍稍高於其他縣市,因此第一站預計將在此設置3至6個月,希望能深入瞭解當地空氣細懸浮微粒汙染的成因,以利提供更精準的防治策略。
國環院主任顏振華說明,過去曾有行動實驗室是測空氣中的有機汙染物,此次新建置行動實驗室配備檢測細懸浮微粒 (PM2.5) 中質量濃度、有機碳/元素碳、陰陽離子以及金屬元素等多種儀器,其中更將氣體置換裝置串接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GED-ICP-MS)整合至行動車輛上,此儀器原本只於實驗室中使用。
顏振華提到,這套設備能夠將空氣樣品直接導入分析儀器中,現地即時分析PM2.5中的微量重金屬成分,可有效提升環境檢測效率。
環境部表示,雲林斗六地區去 (111) 年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18.9微克,與102年每立方米34微克相比,已經顯著改善近50%,但仍稍高於其他縣市平均濃度;為了深入瞭解當地空氣細懸浮微粒污染的成因,並提供更精準的空氣污染防制策略,將行動實驗室率先部署於雲林斗六地區。
環境部強調,藉由此動實驗室,除能夠現地進行空氣污染物的檢測和研究,也為環境部制定空氣污染防制策略提供科學實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