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慢性病】 改吃粗食防肥胖!

文/蕭慎行(康璽胰島素研究中心院長) |2023.12.16
939觀看次
字級
認真說起來肥胖體質都是吃出來的!圖/123RF

文/蕭慎行(康璽胰島素研究中心院長)

老一輩的人,為何不容易發胖?其實,認真說起來肥胖體質都是吃出來的!

當我們查看原始人類圖像,他們大多呈現瘦長的樣貌,甚至看得見骨頭的形象(皮包骨),可能是早期沒有那麼多充足的食物,加上生活型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狩獵、行走與跑跳,整體運動量大,消耗的能量也就多了,自然不容易胖。

把時光拉到五十年前,阿公、阿嬤的農業社會時期。那時的農夫們一大早起床,天尚未亮,就必須下田工作,鋤禾日當午,一直到太陽下山為止。每天的勞動量這麼大,也只是固定吃三餐而已,哪來的下午茶。

晚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早早就上床休息、睡覺,也沒聽過誰睡覺前還要吃宵夜!顯然,那時期的人比較耐得住餓,不會時時刻刻飢腸轆轆。原因在於,以前吃的是粗糙食物,當時主食尚未精緻化,例如地瓜、糙米飯、全麥食物等,這些澱粉含有充足的纖維質。

所以,人體腸道吸收相當緩慢,升糖指數很低,不會導致飯後血糖狂飆,胰島素當然也就不會大量分泌。當時人們的飲食總熱量也很低(通常只有祭祀或嫁娶才有機會大吃一頓),每天活動量又足夠,蔬果攝取量充足,沒有過多的甜食。

因此可以推估,當時人們的代謝都很正常,血中胰島素都很低,血糖也很平穩,不會如同雲霄飛車般高高低低,不會有慢性飢餓效應,也鮮少出現肥胖體質,當然也不容易發胖。

相形之下,反觀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型態,往往是坐在辦公室、冷氣房,白天進公司,等到太陽下山才下班(或下課),運動量大幅略減,也很少直接接觸到陽光,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追劇或滑手機,身邊還少不了各種零食,食物種類和數量比起早期生活多上許多,吃得也比以前的人還要多,因而造成少動多吃、胰島素失調,若是缺乏一個自律的身材管理計畫,很難不發胖。

加上現代人壓力較大,許多人喜歡靠吃東西來緩解壓力,許多上班族在下班後最喜歡的去處是吃到飽餐廳、燒烤店,用完餐後都很晚了,誰還運動呢?這也是現代人肥胖的另一個主因!

而且一旦養成肥胖體質,同時放任暴飲暴食,肥胖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差別只在於有些人胖得快,有些人胖得慢而已,或是胖在看不到的地方。

請再仔細回想,我們的日常三餐大多是白米飯、白麵粉做的食物,加上隨手可得的甜食、飲料等高升糖指數飲食。你吃、我吃、每個人都吃,印證了我所提出的:「現代人的代謝都失調了,卻還不自知!」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這種代謝失調的現象,幾乎發生在每一個人的身上,每個人血中胰島素都有過高情形,尤其在肥胖者更為明顯,以致於看起來好像是「正常的」。

肥胖危機影響所及,不僅是肥胖本身,如今死亡率最高的慢性病,就包括糖尿病、腦心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都是「肥胖併發症」,全球為數龐大的人類正為肥胖所苦,我們必須審慎以待。(摘自《搶救糖尿病》,博思智庫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