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天是「世界捐血日」前夕,台灣血液基金會昨天呼籲民眾「定期捐血」,盼徵求1萬5千名30歲以下民眾承諾定期捐全血,為國內逾400名海洋性(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募集1年約800萬cc血液。
台灣血液基金會昨天舉辦「定期捐血Go!Go!G0!」記者會,為全台逾400位海洋性貧血患者徵求定期捐全血者,患者張育禎(手持海報者)也現身說法,呼籲熱血青年定期捐血。施靜茹攝
台灣血液基金會指出,重症地中海性貧血患者,因造血功能異常導致血紅素嚴重不足,且因紅血球不斷破壞,導致鐵質沉積,傷害各器官,病友需終生輸血治療,每2至4周就得輸血1次,每天還得注射排鐵劑8到12小時,才能維持生命。而血液成分的有效期很短,全血捐血人捐出的白血球只能維持1天、血小板5天、紅血球42天,因此需要不斷的血源。
為協助地中海型貧血患者,血液基金會昨天舉辦記者會,宣布今天起展開為期1個月的召募自願承諾定期捐全血者行動,為極度仰賴高品質全血的患者募集年輕、熱情的捐血人。
出生3個月就接受輸血、現年30歲的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張育禎現身說法,道出病友的苦楚。她說,「我們是現代吸血鬼」,一般人吃飯就會長大,他們卻得定期輸血才能活著。
張育禎說,因為要排鐵、輸血才能生存,她曾天真以為每個小朋友晚上睡覺前,肚子上就要被打1針排鐵劑直到天亮,也曾因輸血感染C型肝炎。雖然醫學進步,現在排鐵不需再扎針,但她每2周仍要接受輸血750cc。
台灣血液金會表示,為了加強對捐血人的健康照顧及服務品質,基金會下月起將對定期捐血人,每半年增加膽固醇、尿酸、鐵蛋白等3項生化檢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