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 讓「壯錦」 煥發時尚光彩 文/記者梁舜、黃凱瑩 |2023.12.10 語音朗讀 4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指導年輕人使用傳統織錦機織壯錦。圖/新華社上圖為廣西民族博物館展示的織錦機;下圖為譚湘光用織錦機織壯錦。圖/新華社世博園寶鋼大舞台展出的世界最大壯錦。圖/新華社 文/記者梁舜、黃凱瑩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二○○六年,壯族織錦技藝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譚湘光是原賓陽縣民族織錦廠廠長,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織錦工藝大師,退休後繼續為傳承壯錦工藝、發揚壯錦文化奔忙。譚湘光說:「今年我已經快七十歲了,雖然沒有能夠每天織(壯)錦,但是還是繼續堅持,做好這項技藝的傳承工作。每一天織一點,每一天做一點貢獻。我們壯錦是比較粗獷的,是以棉線為主,所以壯錦比較粗、比較厚,厚實,而且壯錦的紋樣,它就是一個四方連續的紋樣,獨立紋樣比較少。」寸錦寸金得來不易傳統的壯錦一般用竹籠機織就,每天數萬次重複單調的動作,也只能織出幾公分,所以,壯錦在古時候有「寸錦寸金」一說。譚湘光清醒認識到,這項傳統文化要在今天傳承、發展,需要通過機械化,解決寬幅和產量的問題。譚湘光表示,從原來的織三十公分寬度的壯錦,手工織的,發展到現在可以織三公尺寬的這個過程,「你能靠誰來幫你改革設備嗎?要靠自己。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努力,一直低著頭在做工藝,不知不覺地抬頭就退休了。」寬幅與產量實現了有效提升後,為壯錦在設計與應用上的創新打下了基礎。以往,壯錦多用於製作頭巾、布袋、嬰兒背帶等,現在用途已擴展到了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這些創新,有不少是來源於譚湘光親手帶出的年輕徒弟們。「譚湘光大師工作室」成員范麗華說,馬甲需要的是一個硬挺的布料,壯錦恰好符合了這一特性,壯錦圖案中有四方連續紋,還有動物紋、幾何紋,更加體現了一個民族的風格。向世界展示美麗壯錦除了服裝,還有壯錦的包包、飾品、iPad套、文件袋……這些琳琅滿目的壯錦文創產品,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近年來,譚湘光通過打造織錦技藝培訓基地,成立「譚湘光大師工作室」,與大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積極引導年輕人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發揮創意,開發出和時尚設計相結合的壯錦產品。在把年輕人「引進來」的同時,譚湘光還多次參加海內外展會,向世界展示和推介美麗的壯錦。譚湘光認為,壯錦在市場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空間,要把傳統的變為時尚的。自己從開始做到現在五十年這個過程中,國家對傳統技藝是愈來愈重視,對傳統文化就是非常重視。年紀大的人必須要傳承技藝,年輕人能夠接下這個技藝,今後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的。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建築師】張錦秋 讓千年古都 歷史留痕 文化留韻 下一篇文章 【考古博士、科普博主】王旖旎 幸運能將熱愛變成工作 熱門新聞 01佛光會啟動救災SOP 逾千人馳援光復2025.09.2702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3台灣最美風景 鏟子超人湧入光復送暖2025.09.2704伊拉克通訊展 機器人搶鏡2025.09.2705明年最低工資 漲至29500元 2025.09.2706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7緬甸寶塔節 上演水上慶典2025.09.2708【海闊天空】一窺雲的故鄉 武界祕境之旅2025.09.2709無人機演練 緊急物資運補2025.09.2710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①2025.09.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學音樂人】單丹的文學歌詞人生【東台髮繡傳承人】陳伯余 從傳承中走向未來【大豐瓷刻傳承人】陳銀付 一事做極致不枉此生【網路講書人】趙健 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搭伙兒CHAOS」主理人】馮欣雨 菜市書屋做文化平台【杭錦後旗愛心志願者協會創辦人】高保雲 平凡善舉造就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