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錦工藝大師】譚湘光 讓「壯錦」 煥發時尚光彩 文/記者梁舜、黃凱瑩 |2023.12.10 語音朗讀 43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譚湘光指導年輕人使用傳統織錦機織壯錦。圖/新華社上圖為廣西民族博物館展示的織錦機;下圖為譚湘光用織錦機織壯錦。圖/新華社世博園寶鋼大舞台展出的世界最大壯錦。圖/新華社 文/記者梁舜、黃凱瑩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錦」。二○○六年,壯族織錦技藝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譚湘光是原賓陽縣民族織錦廠廠長,也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織錦工藝大師,退休後繼續為傳承壯錦工藝、發揚壯錦文化奔忙。譚湘光說:「今年我已經快七十歲了,雖然沒有能夠每天織(壯)錦,但是還是繼續堅持,做好這項技藝的傳承工作。每一天織一點,每一天做一點貢獻。我們壯錦是比較粗獷的,是以棉線為主,所以壯錦比較粗、比較厚,厚實,而且壯錦的紋樣,它就是一個四方連續的紋樣,獨立紋樣比較少。」寸錦寸金得來不易傳統的壯錦一般用竹籠機織就,每天數萬次重複單調的動作,也只能織出幾公分,所以,壯錦在古時候有「寸錦寸金」一說。譚湘光清醒認識到,這項傳統文化要在今天傳承、發展,需要通過機械化,解決寬幅和產量的問題。譚湘光表示,從原來的織三十公分寬度的壯錦,手工織的,發展到現在可以織三公尺寬的這個過程,「你能靠誰來幫你改革設備嗎?要靠自己。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在努力,一直低著頭在做工藝,不知不覺地抬頭就退休了。」寬幅與產量實現了有效提升後,為壯錦在設計與應用上的創新打下了基礎。以往,壯錦多用於製作頭巾、布袋、嬰兒背帶等,現在用途已擴展到了日常生活的許多方面。這些創新,有不少是來源於譚湘光親手帶出的年輕徒弟們。「譚湘光大師工作室」成員范麗華說,馬甲需要的是一個硬挺的布料,壯錦恰好符合了這一特性,壯錦圖案中有四方連續紋,還有動物紋、幾何紋,更加體現了一個民族的風格。向世界展示美麗壯錦除了服裝,還有壯錦的包包、飾品、iPad套、文件袋……這些琳琅滿目的壯錦文創產品,在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近年來,譚湘光通過打造織錦技藝培訓基地,成立「譚湘光大師工作室」,與大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積極引導年輕人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發揮創意,開發出和時尚設計相結合的壯錦產品。在把年輕人「引進來」的同時,譚湘光還多次參加海內外展會,向世界展示和推介美麗的壯錦。譚湘光認為,壯錦在市場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空間,要把傳統的變為時尚的。自己從開始做到現在五十年這個過程中,國家對傳統技藝是愈來愈重視,對傳統文化就是非常重視。年紀大的人必須要傳承技藝,年輕人能夠接下這個技藝,今後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的。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建築師】張錦秋 讓千年古都 歷史留痕 文化留韻 下一篇文章 【考古博士、科普博主】王旖旎 幸運能將熱愛變成工作 熱門新聞 01【詩】夏身2025.08.1502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3【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4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5北區知賓培訓 以專業服務廣度有緣人2025.08.1406【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07社論--許倬雲院士的悲願2025.08.1308泰華寺致力譯經 促南北傳佛教融和2025.08.1409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10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擬音師】韓睿達 用聲音創造更多價值【《聊齋:蘭若寺》主創團隊】追光動畫 呈現真人實拍難有的效果浙江工商大學校長 郁建興 AI浪潮下 並非只鬥智鬥勇【作家】林竹 特殊筆桿書寫動人篇章【海南殘服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德琳 以殘助殘 讓愛再生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張和平 尋菌30年成就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