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每天上班都得長時間盯著螢幕看?小心會得了「螢幕臉」。據澎湃新聞報導,長時間使用電腦,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生出一張表情淡漠的「螢幕臉」,這多見於25∼40歲長期從事電腦操作的工作者。而得了「螢幕臉」不只可能影響日常人際交往,也容易產生人格障礙與性格異常。
澎湃新聞指出,「螢幕臉」有幾項特徵:1.無精打采,與人交際表情淡漠;2.面色晦暗、皮膚乾燥,甚至出現斑點、痤瘡,或過早出現法令紋、抬頭紋;3.情緒低落,做事情提不起精神;4.面部肌肉僵硬,導致表情呆板、眼神迷離;5.嚴重者會出現人格障礙和性格異常。
報導稱,職業性「螢幕臉」的主要患病人群有IT工作者、長期操作電腦的文職工作者、作家、網路商業工作者等;成癮性「螢幕臉」的主要患病人群,則有網路遊戲痴迷者、影視迷等。
「螢幕臉」的根本原因在於使用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太久,要預防「螢幕臉」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遠離或減少電腦螢幕的使用時間。
若必須持續使用時,應確保每小時休息10分鐘。在休息期間,可做臉部按摩、眼保健操,以消除臉部和眼睛疲乏。
此外,可挑選適合的電腦桌椅,用電腦時保持電腦螢幕與身體距離超過70公分,以及經常換電腦桌面背景,選擇各種自然風光等靈動的畫面,或在辦公桌上養魚或小型植物增加活躍感。
平時還可多照鏡子,及時發現自己面部表情的改變。若出現表情呆板、冷漠傾向,應經常提醒自己注意調整表情,並可做做表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