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一項報告指出:全球軍費開支過去十年裡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五,其中美國的軍費支出就占了全球總額的一半。而從過去的資料顯示,美國所占的年度軍費支出,比排在其後的二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總和都還要高,甚至被美國視為敵人的七個國家,包含古巴、委內瑞拉、伊朗、北韓、利比亞和蘇丹等國軍費總和,都不及美國的三十分之一。
美國真需要那麼多軍費去應付敵人的侵犯嗎?從地緣關係來看,美國有兩大洋作為天然屏障,所有的鄰國與之相比都是實力相差懸殊。而從政治現實來看,自從蘇聯解體後,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軍事實力遙遙領先,連美國國防部長都承認:在未來幾十年內恐怕都沒有一個國家能具有主動進攻美國的實力!
那麼,美國提升軍費到如此高昂的地步,所為何來?自從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便宣稱他們發動了一場針對「將恐怖主義作為武器的暴力極端分子」的全球戰爭,這符合美國確保全球戰略優勢地位的一貫國策。但是,耗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地區的軍事開銷,正也是讓美國軍費持久不下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布希政府以國防經費向軍火工業「輸血」,以求短期內刺激經濟成長,及提高相關企業對政府的支持率,其實也是不可忽略的政治影響因素。
戰略優勢地位的要求,讓日常的軍費無法下降,每艘航空母艦巡航的費用每天高達台幣一億元、每架黃蜂戰機飛行成本一小時要十五萬元,再加上為了吸引民眾參軍而調高的薪資,都使得軍費的調降成為不可能的任務。「支持軍事預算調升比要求刪減容易」,當國會議員不敢擔負反對反恐戰爭的名聲,這樣的軍費持續增長到不可思議的高點,顯然在布希下台前是不會稍稍終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