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不斷的中橫公路復建案,國道新建工程局編列的規畫預算獲得通過,預計上谷關到德基段便道,後年底就可通車,但通車後能維持多久?恐怕要說明清楚,以免浪擲公帑。
中橫谷關、德基段因九二一地震及多次水災重創,已中斷八年,來往梨山需繞遠路,運費增加,導致農業凋零、旅客大量流失,如今陸客將帶來大量商機,復建案因而起死回生。
為商機而復建是否適宜?外國許多旅遊景點,是以大自然風光為號召,不一定大馬路開到山裡,使美麗山林開膛破肚,舉蘇格蘭例子,蘇格蘭地形特殊、景色優美,當地人非常重視生態保育,寧取自然、寧靜生活,不願過度開發的作法,前幾年即集體阻擋了一條高速公路的延伸案。
後來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打算斥資二十億美元,在蘇格蘭的亞伯丁興建兩座高爾夫球場、一家豪華酒店、五百棟別墅和九百戶公寓,當地工商旅遊業和英國官方都支持,希望帶動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但當地居民和保育人士強烈反對,去年已否決,前天川普又前往遊說,下月將作出結論。
回頭看中橫,除了商機,是不是也該考量生態保育的問題?此外,中橫地質脆弱,沿線坡度陡,據統計平均每兩、三百公尺就出現道路中斷,而且不斷坍方,經常修復,許多地質專家都表示復建成本太高,不符經濟利益。
所以,應該考慮讓中橫「暫時」回歸自然,休養生息一段時間,等地質恢復自然、穩定,再以生態工程復建。
那商機怎麼辦?我建議在此期間,旅遊業改變經營模式,發展生態旅遊。台灣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有兩百多座,來台最多的日、韓遊客,很多是來登山的,因此,上谷關到德基段不妨開發健行步道,規畫深層生態旅遊,吸引想欣賞自然生態的觀客,而這段路程可以開發民宿、山莊等,也許商機還更大。
林士光(台中市/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