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小撇步》風格與際遇

◎姚儀敏 |2008.06.13
992觀看次
字級

晉朝文人左思的〈齊都賦〉,據說長達一年才完成;至於他最知名的〈三都賦〉,前後構思了三年才脫稿。

唐代詩人李賀騎驢尋詩傳為佳話,他的習慣是一得到佳句便立刻寫下來,投到錦囊,經仔細整理方能成詩。

施耐庵寫《水滸傳》時,先把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形象畫下來,張貼在牆壁上詳細觀察研究才下筆。

還有,蒲松齡完成《聊齋誌異》前,不知請過多少人喝茶抽菸、講鬼故事給他聽;梁啟超睡前,床頭放著紙和筆,隨時捕捉靈感,聽說胡適也有同樣習慣。

總之在寫作時,確實需要閒工夫從容的蒐集資料、雕琢文字,你願意花時間字斟句酌,樹立個人文字風格嗎?

修辭上的差異,造成了不同的風格,甚至影響到人生際遇,不可不慎!比如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就曾因為呈獻了「不才明主棄」的詩句而得罪唐玄宗,他以為「明主」二字可捧得玄宗高興,本想藉此得仕,沒想到多疑的玄宗認為孟浩然誣陷了他,老大不高興,「明主」有反諷污衊之嫌,孟浩然最後未取得一官半職,還落個「放還」的結局。與孟浩然命運相反的是鄒陽,他在〈獄中上梁王書〉說,因為「左右不明」讓梁王冤枉他,害他入獄受屈,梁王被這番忠心委婉的言詞打動了,立即將鄒陽釋放,更視他為上客。

平常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要求老師休息一下,必然引起側目;反過來說,如果學生在休息時間催促老師趕快上課,定會得到用功的讚美。文字的戲法也是一樣,儘管人人會變,但各有巧妙不同,如何讓你的文字成為「金剛鑽」而非「木炭」,端視你如何透過風格和效用多方面下工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