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隧道的拿破崙」 一八○○年
一七四八年出生於巴黎的大衛,十歲時父親過世,撫養他的叔父發現侄子喜歡繪畫,送他到布歇門下學畫。布歇發現大衛的氣質不適合洛可可風格,就將他轉到皇家美術院維恩教授門下。
沉默寡言、愛思考、不合群的大衛,並沒被視為天才,但因具有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在歷經三次考試失敗後終於獲得羅馬獎赴羅馬深造。他對羅馬古代遺蹟產生濃厚興趣,精心研究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雕塑和繪畫作品。
認真而堅持畫了四年的素描,三十歲才帶一幅素描回巴黎沙龍展出,那是「帕托克盧斯的葬禮」。他把古代英雄的品德和藝術樣式視為審美的最高標準,第一批具有歷史題材的作品,代表大衛風格的大型油畫在這個時候產生。「蘇格拉底之死」、「布魯特斯」和「荷拉斯三兄弟的誓言」等等,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並生動地再現了歷史場面。
大衛的藝術理念是:「藝術必須有助全體民眾的幸福與教化,藝術必須向廣大民眾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氣。 」這是他畢生追求的藝術最高境界,此後的作品,他以古代希臘羅馬的藝術風格,傳達自己的政治見解和思想感情,他是個愛國藝術家,他把繪畫的功能當成進行宣傳的工具,相信畫筆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大衛一七九九年成為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一幅被譽為法國國寶的油畫「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隧道的拿破崙」,主題是軍事天才拿破崙以寡敵眾,征服了義大利的戰事。畫裡的拿破崙年輕而意氣煥發,在積雪的陡坡上,背景是陰沈的黯暗天氣,白色的激昂駿馬,襯得身著醒目紅色斗篷的拿破崙,一手指向高峰的前進表情格外雄姿英發,拿破崙臉上的神情被刻成充滿夢想和勝利在握的鎮定。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畫中←繩上印有畫家大衛的名字。
整幅畫是新古典主義的簡約風格。這幅畫原懸掛在西班牙的馬德里王宮,那是一八○○年大衛和他的助手花四個月時間,為西班牙國王查爾斯四世繪製的。後來的皇帝約瑟夫被迫流亡美國,曾將此畫帶在身邊,過後經過很多年才回返歐洲。
畫評家認為大衛的作品嚴謹細膩,追求古典的完美和造型的慎重。他的繪畫實現了形式之美,卻因過於一絲不苟,缺乏感情的流露。然而,羅馬老畫家巴托尼臨終時,將自己的畫筆和畫板送給大衛,留下一句話:「只有我們兩個人才是畫家,其他的人都可以丟到河裡去。 」
從十八歲到七十七歲,大衛作畫的熱情不曾退減,他一生的努力獲得輝煌的成就。今天大衛留給後人不只是他的藝術創作,他許多激勵的語言也成為後輩藝術家的箴言:「繪畫不是技巧,技巧不能構成畫家」、「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需服從頭腦。」藝術家個人寶貴的經驗,充滿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