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典故】「都頭」與「提轄」

文/陸茂清 |2023.11.27
290觀看次
字級

文/陸茂清

在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中,有好幾個當過官府的都頭。老少皆知的要數大名鼎鼎的行者武松了,還有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青眼虎李雲,也都是都頭出身。

「都頭」是北宋時期武官名稱。唐與五代時已有之,又稱「都將」,當時屬位高權重的諸軍或一軍統帥,《資治通鑒》:「唐之中世,以諸軍總帥為都頭。至其後也,一部之軍謂之一都,其部帥呼為都頭。」

改朝換代進入北宋時期,軍隊的編制縮小了許多。當時指揮使下設多個軍事單位「都」,其長官就叫都頭。宋朝的都頭屬低級軍官,只管百十來個士兵,相當於現在的連長。《宋史‧兵制》:「百人為都,置正副都頭二人。」

至於《水滸傳》裡的都頭,實際上是縣裡緝捕盜匪小賊的捕快頭目,武松、朱仝、雷橫、李雲等皆是。那為什麼稱他們為「都頭」呢?這倒並非是小說家施耐庵的發明,而是宋代社會的流俗,人們借用軍中的稱呼,以表示對捕快頭目的尊重。有點像舊時凡見當兵的皆稱軍爺、長官,人們也樂意接受。

宋代,都頭的職權是負責緝捕盜賊、懲處地痞流氓,綏靖鄉里、維護治安,其職能與時下的警察局長差不多。此外,當時的都頭還有步、馬之分,如朱仝是鄆城馬兵都頭,雷橫是鄆城步兵都頭,武松也是步兵都頭。

少時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大快人心,津津樂道,當時就知道魯智深是個官──提轄,這也是宋朝的武官名稱。

宋朝建立後,地方行政區的路、州、府均設置有統兵的武官,稱之「提轄」,全稱為「提轄兵甲盜賊公事」。這個職務,或是由路、州、府的首席長官兼任,或是另委他人,魯智深屬後者;他與九紋龍史進相遇時,自我介紹說「灑家是經略府提轄」,「經略」是掌管兵民的一路之長。

提轄的職責,按《宋史‧職官志》:「掌按練軍旅,督責搜捕盜賊,以清境內。」即巡視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確保一方民生安定。提轄掌管的事與都頭相似,但權力要大得多,《水滸傳》裡的青面獸楊志、病尉遲孫立,也都當過提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