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揚人間國寶的卓越技藝與堅持精神,台灣博物館日前舉行「112年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由文化部長史哲頒授認定證書予「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及「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圖/文化部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為發揚人間國寶的卓越技藝與堅持精神,台灣博物館日前舉行「112年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授證典禮,由文化部長史哲頒授認定證書予「土水修造技術」保存者李清海、蘇清良及「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蘇清良及徐明河於今年相繼辭世,典禮上由蘇清良孫子蘇建銘、徐明河兒子徐朝琳代表接下證書。
李清海善於打造傳統建築屋脊、脊頭圓規線條和緩圓融,翹脊曲線簡潔,展現傳統建築美學,對金門傳統建築維護貢獻卓著。李清海致詞時談到,會將一生所學、所做,以及魯班公文化傳承下去,讓傳統技藝發揚光大。
蘇清良則專精各種土水修造技術工具,對於古建築修復投入許多心力,曾參與多個重要文化資產修復工程,像是國定古蹟台北賓館、新竹州廳等。代表出席的蘇清良孫子蘇建銘致詞時語帶哽咽談到阿公的精神、技藝一直都在,他會努力實踐阿公對古蹟的熱情,真情流露話語感動全場。
「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徐明河長年來培育無數年輕學子,立下傳承典範。他的家屬特別透過影片表達對徐明河驟逝的不捨,以詩句「妙陶巧剪藝術精巧,匠心技卓榮耀一生,典範長存永難忘懷,今生成就萬古流芳」向徐明河致敬。
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指出,文化資產是跟時間賽跑的工作,三位人間國寶以其經驗、精神傳承珍貴文化資產與保存技術,雖然蘇清良、徐明河離世,但其精神與匠心,將永遠活在大家心中。
為讓大眾更認識藝師的技藝與初心,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國際展演館即日起,為三位人間國寶舉辦「匠心技卓・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特展」,將展至明年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