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的不丹,長期在「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名列前茅;然而,這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國度與其他小國家一樣,正面臨少數民族的語言及文化滅絕危機;所幸,科技的突破提供了令人驚喜的解決方案,隨著網路、智慧手機普及及社群媒體的滲透,為許多瀕危的地方語言帶來一線生機。
不丹地處偏遠,總人口約75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之一。該國在經濟發展、國民所得等領域,雖然不如其他經濟體,但不丹政府高度重視「國民幸福指數」(GNH),尋求物質、精神及情感方面的愉悅,在環境保護、文化推廣、經濟發展與良好治理方面,不遺餘力。
不過,不丹的地方語言仍面臨消失危機。語言學家指出,不丹有20多種地方語言,但只有宗卡語被列為官方語言,當局推廣的語言則是宗卡語、英語;時至今日,不丹城市的居民,尤其是精英階層,都以英語為主要語言。學校的教學語言主要是英語,宗卡語則用於教授文學,使用地方語言的學生可能受到羞辱或懲罰。
這種趨勢使不丹的年輕世代改用宗卡語及英語,少數民族的語言正瀕臨滅絕。語言學家旺格迪(Pema Wangdi)研究不丹的語言後提出警告,不丹少數民族的母語已陷入散失險境。
不丹憲法規定保護及推廣地方語言,但官方並未採取任何措施保護當地語言。旺格迪示警:「語言是文化認同的重要一環,失去語言時,對自己民族的認同也將消退。語言喪失後,相關的文化傳統,如歌曲、神話及詩歌也將永遠消失。」
社群媒體的出現,為不丹的少數民族語言帶來存續希望;許多地方語言沒有書面文字形式,也未獲得妥善記錄。透過社群媒體,少數族裔的使用者能透過語音訊息交流,為城市或鄉村地區的使用者提供使用母語的機會。
今年40歲的德欽(Dechen)是不丹的少數族裔念卡人(Nyenkha),但多數時間他與家人都使用宗卡語,只有當故鄉友人來訪或偶爾返回故鄉的村莊時,她才會說母語念卡語,且所知有限。
拜社群媒體所賜,這種情況已經改變。據2022年中的統計資料,不丹有90%民眾使用社群媒體,活躍用戶(定義為每月至少上線一次)的人數約50萬名,占總人口的70.6%。社群媒體已滲透到所有偏遠地區,德欽也能透過微信等社群媒體和故鄉的親友以母語交流。德欽表示:「我學會很多單字,也能更流利地使用母語。」
旺格迪說,不丹可透過推廣社群媒體,保護多種語言免於滅絕,並在社群媒體平台推動母語教育。社群媒體也能幫助保存瀕臨滅絕的語言,因為老一代人能透過口述的方式,在社群平台留下語音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