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發作勿亂吃藥 預防方法看這裡 |2023.11.23 語音朗讀 5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神經內科醫師解析,民眾若偏頭痛頻繁發作,當下應記錄2件事,並盡快就醫治療,不應自行亂吃止痛藥,避免治頭痛不成反惡化。圖/Pexels 【本報台北訊】偏頭痛發作時,除了吃止痛藥還能怎麼做?神經內科醫師解析,民眾若偏頭痛頻繁發作,當下應記錄2件事,並盡快就醫治療,不應自行亂吃止痛藥,避免治頭痛不成反惡化,可能併發焦慮、憂鬱等精神共病風險。偏頭痛是什麼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表示,偏頭痛是1種疾病而非症狀名稱,在頭部的單側、中間、後腦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痛點常不斷變換位置。他指出,偏頭痛的定義包括:1.至少有5次發作情況,符合以下第2至4點。2.頭痛發作持續4至72小時,且未經治療或治療無效。3.頭痛特徵至少符合下列2項:單側;搏動性;疼痛程度中、重度;日常活動如走路或爬樓梯等,會使頭痛加劇。4.頭痛發作時,至少下列1項:噁心嘔吐;畏光怕吵。另外,「慢性偏頭痛」的定義為偏頭痛持續3個月以上,且15天中有8天被診斷為偏痛時,就有可能是罹患慢性偏頭痛。偏頭痛是1種疾病而非症狀名稱,在頭部的單側、中間、後腦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痛點常不斷變換位置。圖/freepik偏頭痛成因陳韋達說明,偏頭痛的成因複雜,包含腦部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當接觸到某些外部物質刺激,或中樞神經系統的週期性變化時,會產生一種大腦興奮性異常反應,使腦部血管收縮,造成神經性症狀;血管擴張時,也會因為頭部血管對疼痛敏感,造成搏動性的疼痛。目前已知偏頭痛可能受到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包括情緒壓力、月經或服用避孕藥等荷爾蒙因素、失眠、強光、噪音、氣味,以及食物如乳酪、味精、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是造成偏頭痛的誘發因子。偏頭痛好發族群陳韋達指出,偏頭痛可能與性別有關,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偏頭痛,男女比約為3比1,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濃度起伏有關。例如月經來潮時特別容易偏頭痛,由於雌激素驟降,促使特定化學物質被釋放,誘發偏頭痛;腹痛、失眠、情緒起伏等月經不適症狀,也會間接造成偏頭痛。他說明,偏頭痛也可能和年紀有關,目前雖尚不清楚原因,但通常好發於20至60歲,年紀小於20歲和逾60歲的族群,發生偏頭痛的機率則相對少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偏頭痛,男女比約為3比1,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濃度起伏有關。圖/freepik偏頭痛發作怎麼辦台灣頭痛學會祕書長、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嚴鋒表示,患者一旦偏頭痛發作,建議當下可做2件事,包括觀察並記錄頭痛時間、症狀、持續時間,以及記錄是否有特定用藥習慣、運動狀況與誘發因子等。上述內容可協助醫師臨床診斷及用藥,也能讓患者更了解自己的偏頭痛特性,搭配適合的藥物治療,並找到與偏頭痛和平共處的方法,例如盡量避免吃到引起偏頭痛的食物,或避免超過時間入睡等。偏頭痛的治療方法王嚴鋒說明,根據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治療可分為急性用藥和預防用藥。急性用藥於偏頭痛急性發作時使用,及早服用效果較佳,但應避免過度使用;預防用藥適用於發作頻率較多,或失能程度較高病患,規律服用可減少日常發作頻率。關於偏頭痛用藥的適用對象,若是頭痛症狀較輕微者,可使用一般常見的止痛藥物治療;頭痛症狀較嚴重者,應使用專門治療偏頭痛急性發作的藥物;偏頭痛頻繁發作者,應在醫師評估下進行預防用藥治療。根據偏頭痛的發作頻率及嚴重程度,治療可分為急性用藥和預防用藥。圖/freepik偏頭痛能如何預防王嚴鋒建議,患者若想加強對偏頭痛的病識感,遠離偏頭痛生活,可牢記「123口訣」:1:每周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2:每周止痛藥吃超過2次,頭痛可能惡化。3:預防偏頭痛有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台灣頭痛學會提醒,超過半數民眾不知道偏頭痛可以預防性治療,常在偏頭痛發生當下服用消炎止痛藥緩解不適,卻發現愈吃、藥效愈差,吞下過量止痛藥,導致偏頭痛症狀惡化,引起「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有助於遠離偏頭痛生活。圖/freepik偏頭痛常見的共病風險陳韋達指出,台灣有將近200萬人受偏頭痛所苦,造成生活品質大幅降低,頻繁偏頭痛患者更容易合併焦慮、憂鬱、失眠等身心問題,甚至有更高的憂鬱症、精神疾病風險。他指出,偏頭痛的常見共病症包括纖維肌痛症、眩暈症、大腸激躁症、敏感性膀胱、失眠、不寧腿症候群,以及精神疾病,且罹患憂鬱症風險較正常人高出4倍、躁鬱症風險高3.9倍、焦慮症風險高5倍。若民眾有相關困擾,應諮詢神經內科醫師,開立適合藥物,降低偏頭痛的發生頻率,重新找回生活品質。若民眾有相關困擾,應諮詢神經內科醫師,重新找回生活品質。圖/freepik資料來源:偏頭痛怎麼辦?哪類人好發、如何治療?醫揭「發作當下」快記2件事 前一篇文章 成大沙崙醫院今奠基 將打造數位生醫產業鏈 下一篇文章 頂尖運動員照護 中西醫合療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3【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4【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5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6【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7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8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09社論--勞退新制亟待改革2025.07.0510兆顆氫彈能量 超級閃焰恐釀災難2025.07.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身障兒夏令營 學做自己的主人夏天消暑解渴 營養師推薦4瓜類災後清掃 慎防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每晚睡超過9小時 恐降低認知能力幫助憨兒 王建民任公益大使防蕁麻疹少吃辣炸物 注意衛生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