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樂》音樂會呈現音樂與五行融合,科學與音樂激盪的迷人風貌。圖/台灣國樂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國樂團以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為發想,由台灣、香港、新加坡中生代作曲家王乙聿、伍卓賢、王辰威等人,跨國創作七首世界首演樂曲,並首度邀請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操刀指揮,11月25日於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聯手打造《天工開樂》音樂會,呈現音樂與五行融合,科學與音樂激盪的迷人風貌。
「天有五氣、地有五行」簡文彬表示,這次以樂音表現金、木、水、火、土五個元素所具備特色,在聽覺感官屬於非常直覺的,聽眾可帶著直觀的感覺來欣賞與理解七首世界首演樂曲,長期耕耘指揮古典音樂交響樂團的他特別指出,「國樂團的樂器有不同的音色、呼吸方法與分句,對於這次合作抱持著學習交流的態度,非常期待與台灣國樂團的演出。」
《天工開樂》音樂會11月25日於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圖/台灣國樂團提供
曲目安排上,由台灣作曲家王乙聿帶來《序曲》、《金》、《五行之運》;香港作曲家與笙演奏者伍卓賢譜寫《木》、《水》;新加坡作曲家王辰威譜曲《火》、《土》充滿活力的樂章。
為呈現五行元素的音樂風貌,作曲家王乙聿、王辰威以國樂器的材質表現元素特色,如「金」元素以金屬樂器「磬」、「管鐘」敲擊產生清脆的碰撞;「土」元素以陶製樂器「塤」重奏開場,以及低音樂器表現土的穩重。
元素意象除透過樂器本身特色傳達給觀眾外,王辰威更以不同音程表現「火」兼具溫暖神聖與摧毀破壞力的正負能量,王乙聿則是以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對應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伍卓賢則從大眾對元素的理解,發掘創作的元素,呈現「木」的多變生命力與「水」潤澤萬物孕育大地的不同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