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在中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壁畫保護修復現場,將首次對外開放,透過預約,遊客可以近距離觀摩壁畫保護修復的現場和細節。
敦煌研究院為向遊客介紹洞窟壁畫保存現狀、保護原則、保護方式,提高大眾對莫高窟文物的保護共識。莫高窟計畫開放的是正在進行壁畫保護修復的第四十四、九十八窟,和由敦煌研究院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莫高窟第八十五窟保護修復項目現場。
在五代時期開鑿的莫高窟第九十八窟內,繪製在窟內深處洞壁上的壁畫中,四條深深的裂縫幾乎纏繞著佛像全身,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正在窟內進行修復作業,許多地方都支起了腳手架。而第八十五窟屬典型的晚唐時期石窟,窟內壁畫內容豐富,有大型佛教經變畫十幾種,文物價值高,但由於該窟位於莫高窟最底層,窟內潮濕,導致壁畫產生剝落、空鼓等嚴重病害。
開放時間將從本月十四日中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開始,至十一月二十八日。其中,六月十四日開放四小時,以後每周五開放一小時,遇到沙塵天氣、雨天,開放順延一天,團體遊客和當地中、小學生組織的參觀團是主要開放對象。
敦煌莫高窟現存洞窟七百三十五個,彩塑二千多尊,壁畫四萬五千平方公尺。這座連續營造上千年的佛教藝術寶庫,具有特殊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於一九八七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由於歷史悠久和壁畫本身的脆弱性,加上開放後的遊客影響,莫高窟許多壁畫不同程度出現病害,如:酥鹼、起甲、變色、大面積空鼓脫落等。為了保護這些具有豐富藝術和文化價值的特殊遺產,敦煌研究院除組織科研攻關,實施壁畫的研究和保護修復之外,還與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等多個國外保護機構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