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哲學】蔬食 八分飽怎麼吃 文/灃食蔬食季刊 |2023.11.13 語音朗讀 327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想要身體健康,可以嘗試蔬食、飯吃八分飽,藉由改變飲食習慣,讓生態更和諧。圖/123RF 文/灃食蔬食季刊有些人吃東西是基於與身體需求「無關」的因素,例如感到悲傷、快樂、壓力、沮喪時,就容易暴飲暴食或是什麼都不吃,過與不及都不好。大多數疾病的致病原因與「飲食不當」有關,人類常為了「口欲」破壞生態,沒能守住跟動物之間應有的界線,特別是習慣肉食這個需求,為了畜牧養殖而砍伐森林,已造成地球暖化等環保問題。台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指出,想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從「嘗試蔬食」、「飯吃八分飽」開始做起,藉由改變飲食習慣,循序漸進讓身體更健康,也讓未來生態更加和諧。多數疾病的致病原因與飲食不當有關,例如悲傷、快樂、壓力、沮喪時,就容易暴飲暴食。圖/123RF人類適合吃素許多人對於「人類適不適合吃素」抱持著懷疑,簡守信說,其實從人類「牙齒」的形狀特點,就能輕易分辨這個事實。肉食性動物,如老虎、獅子的牙齒尖利,適於捕殺撕裂食物,但沒有用來磨碎食物的臼齒,所以牠的牙齒主要功能是用來撕咬肉食。而草食動物牙齒特徵突出表現在臼齒上,主要是方便於磨碎食物。因此,人類本來就是傾向吃素的動物。吃素已超過20年的簡守信,起初最不能適應的是,只要開刀時間一長,就會感覺飢餓,餓的時候就多喝點水,後來胃也慢慢適應,最終接受這種進食節奏。他提到,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蔬食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八分飽」也是維護身體健康不能忽略的原則。 蔬食要八分飽為什麼是八分飽?在醫學生理上有明確的理論基礎,人之所以會產生「飽足感」,大部分是胃及血液吸收營養素後回饋到大腦,其中最重要的機制就是胃靠近十二指腸的地方,被消化的食物所撐起的這個訊號被傳送到大腦,當大腦接受「已經吃到撐起來」的訊號時,就會向下視丘發出叫停指令,下視丘再發出指令讓人體明白「你吃太多了,不要再繼續吃」,但到這時候,其實都太慢了。「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不只是口號,鼓勵吃「八分飽」是要引導每個人當自己的主人,把飽足感的掌控權重新拿回來,要比大腦更早一步告訴自己「你差不多可以停了」,如此一來,營養不會過剩,也對身體健康更好。簡單原味當令營養過剩,是這個時代的慢性殺手,絕對會造成身體更多的負荷。愈簡單、愈原味、愈當令才是對人體最好的食物,這是非常重要的飲食原則;也要注意盡量少吃醃漬或過於加工的精緻食材,特別要注意神經系統的控制,避免影響食道與胃,甚至小腸、大腸的消化系統,以達到預防腸胃疾病目標。簡守信鼓勵大家可以開始嘗試素食,藉由改變飲食習慣,讓身體更健康、促進未來生態更和諧,改變的力量正握在你我手中,不但可以從自身做起,也要發揮影響的力量,讓更多人一起加入吃素的行列。八分飽好處多根據日本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其中多名百歲老人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症狀,卻沒有人患有糖尿病,他們的身材苗條,因為他們通常只吃到八分飽,這是日本的一種文化習慣。如果只吃到八分飽,及經常交錯使用兩種語言,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 提高身體代謝力,延緩老化:近年有各種實驗強調「吃太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而七、八分飽則能提高身體代謝力,延緩身體老化。● 營養不過剩,降低負面情緒:生活水準的提高,很多家庭餐桌上不僅吃飯、湯喝,飯後還吃水果,導致吃得過飽,造成腸胃不堪負荷。所以八分飽不僅是用餐的健康思惟,為自己留些空間,享受留白的自在。● 避免有睡意,保持精神清醒:吃得過飽時,易促使副交感神經活動,而副交感神經主要有維持身體活動處於放鬆、舒緩的功能,因此吃八分飽,可以避免睡意產生,使人保持精神清醒。 圖/123RF四季養生蔬果大約兩千年前《黃帝內經》問世之後,就奠定中醫養生學理論基礎。《黃帝內經》提到,四季陰陽變化是萬物初生、成長、衰老,乃至於死亡都是自然的軌則,人必須順應季節環境變化,若是違背這種規律,生物就會產生疾病等災害。在台灣,由於四季分明,隨著蔬果品種改良、農業技術的進步,只要是想吃的各種蔬果,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灃食智庫委員、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所所長吳明昌呼籲,盡量要順應自然,選購當令蔬果更能吃出健康與美味。但蔬果有寒涼溫熱屬性,怎麼吃才保健?從中醫觀點而論,蔬果的屬性區分為:◦寒涼性蔬菜:蘿蔔、蘆薈、絲瓜、苦瓜、冬瓜性質較寒涼;其次有茭白筍、海帶、紫菜、竹筍、萵苣、菠菜、白菜、莧菜、茄子、芥菜、芹菜、芥藍、黃瓜、空心菜、紅鳳菜、油菜、包心白菜、甘薯葉、金針菜、黃豆芽等。 圖/123RF◦寒涼性水果:西瓜、楊桃較寒涼,其次有香蕉、奇異果、香瓜、柿子、柚子、李子、枇杷、雪梨、草莓、葡萄柚、桑椹、番茄等。圖/123RF◦平性蔬果:木耳、馬鈴薯、香菇、胡蘿蔔、甘藍、洋菇、豌豆、黑豆、菜豆,以及蘋果、木瓜、藍莓、檸檬、葡萄。圖/123RF◦溫熱性蔬菜:生薑、辣椒、胡椒、芥末偏熱性;南瓜、茼蒿、芫荽、茴香、九層塔較溫和。圖/123RF◦溫熱性水果:龍眼、荔枝、榴槤熱性強;杏仁、桃子、櫻桃、橄欖、金棗、番石榴較溫和。圖/123RF人的體質也分為寒熱虛實四類,依中醫診斷為準,代謝率低、手足冰冷、吹冷氣畏寒的寒性體質,以及心悸、氣短的虛性體者,可適度攝取「溫熱性蔬果」。容易臉紅、燥熱,易口渴舌燥、喜愛冷飲與吹冷氣的熱性體質,以及容易發熱、便祕的實性體質者,可適度攝取「寒涼蔬果」作保健。 灃食客蔬食季刊NO.8 圖/灃食蔬食季刊 前一篇文章 【綠色永續】生物共好 綠色餐桌 下一篇文章 天然糧補 穀之精養胃食療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4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5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6【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7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8【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常見中藥當食材 好吃又紓壓安神各種起司料理作法不同薑是食材也是藥材 中醫提醒依體質使用不傷害動物 時尚又美麗傳統市場 Vegan蔬食法餐 作者其他文章各種起司料理作法不同咖啡這樣喝更健康生態廚師 走出廚房生活美學 品味 田間蔬食藝術【品嘗永續】在地古老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