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幻博物館占地5.9萬平方公尺,有展覽館、劇院、會議廳等,圖為館內「時空隧道」。圖/新華社
成都科幻博物館獨特的採光中庭和巨大窗戶,彷彿將山川湖泊都納入其中。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中國大陸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小說《三體》叫好又叫座,近日成都市打造宛如漂在空中的科幻博物館,引起各界注目。大陸科幻產業蓬勃發展,二○二二年產值高達八百七十七點五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三千八百八十六億元),大陸學者認為,目前科幻IP仍聚焦頂級作家或翻譯作品,應及早布局,才能打造新興的科幻IP。
《中國日報網》分析,科幻產業在中國蓬勃發展,其中又以科幻遊戲、周邊產品為大宗,其他包括電影、小說或改編電視劇等文化產業作品,也受到極大的歡迎。
三星堆遺址
燃起外星文明熱潮
學者指出,二○一六到二○二○年間,科幻產業產值從一百億(約新台幣四百四十二億元)飆到五百五十一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二千四百四十億元);後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影視產值大幅下滑,卻也因為隔離措施,讓元宇宙成為熱門話題,重新激發民眾對科幻的想像。
其中,成都堪稱是大陸科幻文學的聖地,最具代表性的為青銅時代三星堆遺址,激發大眾探索神祕或外星文化的好奇心;最近開幕的成都科幻博物館,正是為了展現這座城市對於科幻文學的影響力而建立,還成為第八十一屆世界科幻大會及雨果獎的舉辦場地。
世界科幻大會創辦於一九三九年,雨果獎是以先鋒科幻雜誌《驚奇故事》的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命名,一九五五年起由世界科幻協會(World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在世界科幻大會上頒發,代表對科幻小說和奇幻文學及其他形式作品的最高認可。
建物融入山川湖景
綠建築典範
成都科幻館坐落於菁蓉湖畔,建築設計與周邊湖泊相互融和,遠觀就像是一座浮在湖面的魔法城堡,近距離觀察會發現在屋頂上,彷彿有液體從中心向四周延伸,這個設計靈感來自宇宙星系不斷向外擴張的模樣。
占地五萬九千平方公尺的成都科幻博物館機能相當豐富,有展覽館、劇院、會議廳等,可以滿足各種大型展覽和活動的需求;另外,獨特的採光中庭和巨大窗戶,讓內部空間與西嶺雪山完美連結,彷彿將山川湖泊都納入館內。
這座博物館也是環保典範,所有設計方案都有精確的數據模型分析,使之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最佳的效率和綠色環保,符合大陸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
例如,成都位處亞熱帶氣候,內部強調自然通風,嵌入屋頂的太陽能,不僅提供建築物所需的能源,夏天時還有玻璃幕牆遮陽;景觀方面,博物館選用大量的原生植物,可以收集、儲存雨水,還有自然過濾系統,讓雨水能夠有效再利用,這系列措施,也讓菁蓉湖化身為成都可持續排水系統的一部分,不僅減緩洪患的威脅,也增添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