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北門黑腹燕鷗明顯減少 「黃昏之舞」規模變小

 |2023.11.08
365觀看次
字級
台南沿海地區的冬候鳥「黑腹燕鷗」每年10、11月間報到,黃昏時分回到棲息地時會出現成群飛舞的壯觀景象,也被稱為「黃昏之舞」。圖/台南市生態保育學會提供

【本報台南訊】台南市北門潟湖井仔腳鹽田區是冬候鳥黑腹燕鷗重要棲地,不少遊客前往觀賞群鳥飛舞,快速變換隊型場景,但近2年數量明顯變少,歸巢時「黃昏之舞」場景較小,引發鳥友討論。

在北門井仔腳長期觀察鳥況、並為遊客提供導覽的民宿餐廳業者洪有志表示,黑腹燕鷗是每年冬天會出現在台南沿海地區的候鳥,約10月、11月間報到,11月底、12月初數量最多,北門潟湖蚵棚區因受風浪影響小,吸引族群前來棲息,最多曾有數萬隻聚集。

洪有志表示,黑腹燕鷗每天清晨分批飛到外地覓食,黃昏時分飛回蚵架區,此時會出現成千上萬隻黑腹燕鷗成群飛舞,隨著風勢在蚵架上空快速變換隊型壯觀場景,有愛鳥人士將黑腹燕鷗歸巢休息的畫面,稱為「黃昏之舞」,生態美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看。

圖/鳥友王素滿提供

洪有志說,去年發現井仔腳黑腹燕鷗族群數量明顯變少,引發不少鳥友討論,今年目前數量比去年同期更少,前幾天數量大約僅1000多隻,今天數量較多,研判可能有近1萬隻,鳥況還不差,有鳥友指稱近2年在嘉義布袋附近溼地鳥況更佳,研判棲地有分散趨勢,原因則各有不同說法。

洪有志表示,影響鳥類棲息因素不外乎環境與氣候,北門潟湖一帶環境沒什麼變化,居民不斷向遊客宣導賞鳥勿喧鬧也有成效,人為干擾很少,有鳥友認為可能與附近許多魚塭設置光電設施有關,因黑腹燕鷗覓食時在低空飛行,以「蜻蜓點水」方式吃淺水處殘餘飼料或小魚蝦,光電板會造成阻礙,因而轉到其他地方覓食。

洪有志說,也有鳥友認為黑腹燕鷗是冬候鳥,但現在台灣冬天氣溫較早年高了不少,可能也是影響族群數量原因,但其實這些意見都還有待後續觀察探討,而井仔腳黑腹燕鷗仍有一定數量,還是賞鳥、拍鳥的好地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