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alala
文/Shalala
在最近幾年這場世紀瘟疫之前,很多事情我總覺得來日方長,想不到會因為疫情將近四年沒回台灣。有一天在家,隨著多年的習慣,把快用完的香皂沾點水再捏一捏,和新的香皂黏在一起,猛然一看,只覺得香皂上浮出台灣島的形狀,才發現自己太久沒回台灣,在想家了,變得有點捨不得用台灣島那一面。
仔細回想,海外漂泊的歲月裡,也曾經在烤番薯時,覺得那條番薯的形狀和台灣一模一樣;或是去郊區爬山,野餐時,吃著飯糰,抬頭看天上的雲,也覺得有片雲的形狀好像台灣。原來,思念會讓人眼睛看到的東西,自動連結內心所想的事物,昇華出思念的形狀。
今年,疫情趨緩,日本解除所有入出國限制,我終於等到適當的時機,於是迫不及待訂了機票,飛回台灣一趟。
短短兩個星期來去匆匆,馬不停蹄南來北往,急需處理的工作做了、想見的人見了、想送的禮送了、想去的地方去了、想吃的家鄉味吃了、想帶回的土產買了、想拜的神和先人也拜了,才心滿意足依依不捨地踏上回程。奇妙的是,回到家再看到那塊香皂,感覺它就只是香皂,居然不再那麼捨不得用像台灣島的那一面,果真是什麼樣的心境就得出什麼樣的景象。
這讓我想起《指月錄》卷二十八青原惟信禪師說的:「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祗是山,見水祗是水。」我的思念三階段,和禪師所言人生三階段的意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希望透過持續的學習,逐日提升自己的層次,讓思維能愈來愈接近禪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