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台灣位在板塊交界處,因其斷層結構提升海溝型地震發生頻率,預估十年內必有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且規模可達8以上。圖/林澔一
【本報台北訊】今(24)日上半天東部海域地牛接連翻身,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台灣位在板塊交界處,因其斷層結構提升海溝型地震發生頻率,預估十年內必有東部外海的海溝型地震,且規模可能達8以上,一旦發生,東半部花蓮等地因靠近震央,預估震度可能達6強以上,且台北盆地因地形構造,加上大台北地區老舊建物多,也要留意恐有大樓倒塌。
李錫堤指出,日本近年大規模地震,都屬海溝型地震;而西部陸上斷層錯動也不能排除,若發生規模會可能達7以上,如集集大地震就是一例。
李錫堤也說,西部斷層錯動,每個世紀都可能發生2到4次,過去300年來都是這樣,若以1999年來推算,尚有1到3次可能發生。
圖/氣象署網站
李錫堤提醒,談地震最重要的是防災準備,民眾居住地要避開斷層,可上網至地質調查所查詢活動斷層,建物也要遵循耐震設計規範,屋內內裝也很重要,重物不要放高處等,平時就要養成好習慣,建立良好防災意識。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台大名譽教授郭鎧紋指出,就今天發生兩次地震位置來看,近期小規模餘震仍免不了,因其震央離花蓮達7、80公里,應不至於致災;就現階段科學極限而言,未來是否有更大規模地震,只能說目前仍無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