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庭 33萬婦女離職場

 |2023.10.23
363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勞動市場存在性別差距,去年就有33萬婦女為了照顧家人而退離職場。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戈丁揭開勞動市場性別差異的關鍵驅動因素,拿下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實勞動市場性別差距不只美國,台灣也是現在進行式,去年就有33萬婦女為了照顧家人而退離職場,顯見「結婚生子」確實是女性的重大轉折。

勞參率 隨年紀漸長而下滑

台灣在25至39歲的年齡層間,勞參率都在8成以上的高水準,尤其在25至29歲階段,女性離開校園後,幾乎都投入職場,勞參率高達89.9%、直逼9成。但隨著年紀漸長,情況慢慢翻轉,台灣女性勞參率逐漸跌破8成、7成,到了55至59歲,更只剩下45.4%,遠遠不及美國、韓國的6成多,以及日本的7成多。

國發會官員指出,其他國家的女性勞參率同樣會因為照顧家庭而下降,但過幾年會重回勞動市場,使得女性勞參率呈現「雙峰」,台灣卻是「單峰」,在25至29歲達高峰後,就一路下滑,而且下滑態勢比其他國家更陡峭。

主計總處進一步調查女性退離職場、成為非勞動力的原因,結果顯示,關鍵是「做家事」以及「照顧家人」的比率,女性都大幅高於男性;凸顯即便女性投入職場相當普遍,「主內」的責任還是多落在女性頭上,甚至權衡之下,做出退離職場的選擇。

男性僅2千人 差距懸殊

以2022年數據來看,女性為了照顧老人、小孩等因素而退出勞動市場的人數高達33萬人,其中有22萬人是為了照顧家中未滿12歲的子女;相比之下,男性為了照顧家中子女而退離職場的人數僅2000多人,差距懸殊。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自2015年調查以來,女性因照顧家人而退離職場的比率已經從22.4%降至2022年的15.9%,呈現向下走的趨勢,推測原因除了政府持續推出相關政策提供支持,少子化是因素之一。

國發會官員分析,關鍵在於女性在職場上「離開後比較難回去」,一方面是2度就業存在挑戰,另一方面,家庭照顧責任不只有小孩、還有老人,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女性職涯選擇。

學者指出,攤開歷史資料,台灣女性勞參率一大特點是呈現「單峰」走勢,日本、韓為「雙峰」,歐美國家則是單一高原曲線,退休後勞參率才比較顯著往下走。

近年來,台灣的女性教育程度提升、社會環境改變,女性勞動參與率穩步向上,不過學者憂心,女性勞參率走向如歐美國家的單一高原曲線同時,由於政策支持力道不足,台灣恐怕要付出不婚不生的代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