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範
這輩子,常聽老爺在我耳邊叨念:「我媽媽手很巧,除煮飯、洗衣,還會縫製衣服,賺錢貼補家用。因媽媽做衣服收費低廉、做工細,街坊鄰居很照顧,時常忙不過來。於是,總把我當女兒用,舉凡穿針引線、縫鈕仔孔、剪線尾等,我都是媽媽的好幫手。至於新學期開始,學校要繳的抹布,都是我自己用媽媽的裁縫機,撿碎布拼湊車製的。」
對這些事,我總不信,看他嘴邊常唸媽,還笑他是「媽寶」。因為自嫁入他家,他的生活總是早出晚歸,終日忙著學校的訓導工作,回到家就累得像一條蟲。給家人縫縫補補的瑣事,還有照顧孩子、打理家務事,都是我的工作。
日子各自忙碌著,一直到我們相繼退休後,有一年,我生了一場病,出院後,他堅持不讓女兒請看護,說要自己照顧。於是打理三餐、洗衣煮飯,所有家務瑣事他全包了。
有一天,他發現我老舊的抱枕破了,就說要用孫子小時候的大毛巾,給我車一條。答、答、答……只聽著裁縫車規律的節奏聲,伴著銀白色的針,帶著根細細的棉線,我瞧見他那一雙老,但還是很巧的手,隨著雙腳踩踏的節奏,一推一拉的,把那塊對折大浴巾給連起來,再車上一條隱藏式大拉鍊,我的新抱枕套就誕生了。
更有一回,他摺著我的衣服,看見釦子掉了,立即拿出針線盒,熟練地取出針線,把線頭搓尖,左手拿針,針眼向上,右手拿線,兩眼瞄準,一骨溜,線就乖乖穿進針孔。有一則謎語這樣說「軟骨穿硬骨,穿不進,沾口水繼續拚」,謎底就是「穿針」。可是我家老爺老眼不昏花,穿針連口水都免了。
看著看著,我的心底升起一陣暖意,順著那條細細的棉線,穿過針孔,在他的手一上一下密密縫中,看到了我尋覓很久的「幸福」。一直到現在,我們家只要有釦子掉了、線頭鬆了、拉鏈壞了等等的針線活,都是由老爺的的巧手密縫修補。
感恩婆婆在那個艱困的年代,不經意中傳給我先生好手藝,針線情串連愛,串起了我與婆婆之間的蜜蜜情意與懷念。其實,回首來時路,生活中真的不缺少幸福,而是我們缺少了發現幸福的那一雙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