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急速衰退 小琉球觀光拉警報

 |2023.10.18
519觀看次
字級
綠色和平實地走訪並針對6個遊憩點進行海洋生態調查,發現小琉球沿岸魚類資源幾近枯竭、物種單一化,且珊瑚生態衰退。圖/綠色和平提供

【本報屏東訊】屏東小琉球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與海洋生態,成為旅遊熱門景點,2021年約200萬人次、2022年250萬人次登島,卻也讓當地面臨生態危機。綠色和平實地走訪並針對6個遊憩點進行海洋生態調查,發現小琉球沿岸魚類資源幾近枯竭、珊瑚生態衰退;學者建議應改善人為汙染破壞、設定海洋保護區。

綠色和平18日舉辦「無魚海洋 枯竭觀光—小琉球海洋生態調查」記者會,指出觀光熱潮雖為小琉球帶來百萬遊客榮景,但當地海洋資源卻正瀕臨枯竭,若現況持續,小琉球珍貴海洋資產將消失殆盡,拉起觀光產業警報,呼籲加強珊瑚礁保育,且立法院應盡快送出「海洋保育法」草案。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指出,2023年8月綠色和平團隊實地進行海洋生態調查,採用「穿月線」法於水下10公尺執行定量觀察與底質監測,調查範圍包括山豬溝、杉福、肚仔坪、花瓶岩、龍蝦洞、蛤板灣6個遊憩地點。

圖/綠色和平提供

調查結果顯示,小琉球沿岸的魚類密度極低,多處遊憩點每平方公尺內的魚連1隻都不到,比如龍蝦洞、蛤板灣每平方公尺分別僅有0.5與0.4隻魚,密度最高的肚仔坪每平方公尺也只有1.1隻魚;其中杉福、花瓶岩、龍蝦洞等遊憩點,魚類的單位面積個體數皆呈下滑趨勢,以花瓶岩變化幅度最大,由2010年的2.5隻滑落至今年的0.6隻。

鍾孟勳進一步說,在這6個調查點發現,花瓶岩珊瑚礁的覆蓋率狀態呈「失能」,肚仔坪、龍蝦洞、杉福、山豬溝皆為「衰退」,僅蛤板灣為穩定;且各樣點的珊瑚礁系統皆出現「優勢物種單一化」傾向;此外,杉福跟花瓶岩兩地的指標性物種數量就較2011年大幅滑落,分別從15.26% 與 26.48% 大幅降低為 .61% 與3.2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說,珊瑚礁有建造陸地、保護海岸的功能,對於魚類、觀光資源非常重要;若覆蓋率少於10%達「失能」狀態,失去造礁的功能,沒有辦法孕育魚類。

樊同雲指出,小琉球是的情況是雪上加霜,人為汙染再加上氣候衝擊,因此衰退非常嚴重,建議先改善人為汙染破壞,設立保護區並嚴格執法,配合當地社區的合作轉型,才是比較有效的作為。

圖/綠色和平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