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纖維控血糖血脂 餐餐全榖遠離慢性病 陳玲芳 |2023.10.12 語音朗讀 3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足夠的建議量,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您今天膳食纖維吃夠了嗎?」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足夠的建議量,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其中,膳食纖維更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為讓民眾落實穀糧好生活,衛福部國健署辦理「穀for U 食客吃起來」活動,號召上萬間店家響應,營造健康飲食生活圈,包括多家通路及連鎖業者,以及涵蓋北中南東、離島等地區的在地店家,共同推出美味的穀糧餐點,讓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可以隨處、輕鬆品嚐到含有好穀糧的健康美食,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加分。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研究員林真夙表示,民眾在外用餐,可將麵包、白麵條等精製澱粉,改為地瓜或糙米等「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她建議選擇國產產品,並且吃多種類,以餐餐有全穀的方式攝取,可降低罹患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專家建議民眾,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可以吃得更健康。圖/pexels膳食纖維可維持腸道健康、控制血糖及血脂,同時幫助身體維持健康體位。然而,國健署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一日建議25至30公克膳食纖維攝取,全台民眾膳食纖維卻皆未達足夠攝取量,其中以1至3歲、13至15歲、16至18歲男女攝取量最為不足,僅有建議攝取量33%至38%。英國刺絡針期刊研究發現,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每天攝取可降低罹患慢性疾病風險。其他國外研究也指出,攝取足夠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21%、高血壓風險15%、心血管疾病風險29%,以及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每餐全穀達1/3以上如何改善膳食纖維攝取量不足?林真夙建議民眾,可將三餐中食用的「精製澱粉」如經加工的吐司、麵包、白麵等,改以「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如糙米、地瓜、南瓜等。「將三餐中精製澱粉,調整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可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即達一天建議攝取量的30%。」她強調,只要再搭配足夠的蔬果攝取,即可達一日建議攝取量。將三餐中精製澱粉,調整為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再搭配足夠的蔬果攝取,即可達一日建議攝取量。圖/pexels如何更健康地攝取「穀」糧?林真夙建議大家,可以養成「選國產」、「多樣吃」、「餐餐有全穀」的習慣。亦即選擇當季當地的食材,增加食材多樣性、不侷限單一種類食物,每餐也應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為全穀未精製雜糧。健康餐也能很好吃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隨著健康概念普及,各地不少店家也期望把健康、養生料理融入餐盒與餐桌佳餚內。國健署與全台一萬多間超商、健康餐盒及飯店業者等店家合作布點,盼民眾能在餐廳與各大通路,購買及取得融入健康穀糧的餐點。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左)表示,隨著健康概念普及,各地不少店家也期望把健康、養生料理融入餐盒與餐桌佳餚內。右為型男主廚吳秉承。圖/國健署提供這些運用各式穀糧,搭配繽紛多蔬和低脂少油主菜的巧思,同時兼顧美味,並增加了膳食纖維、礦物質及植化素,更提高了餐點的營養價值。出席記者會的型男主廚吳秉承,也對健康餐的精湛食藝讚不絕口,甚至驚呼「健康餐也能這麼好吃!」 前一篇文章 尊重疫苗選擇權 高端:請相信科學與醫學專業 下一篇文章 陽光小勇士不放棄 謝哲青籲做堅強後盾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4佛光佈教師、友愛服務隊 精進行佛2025.11.0605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22025.11.0406《365日》贈嘉義香湖國際大飯店 佛光人結書香善緣2025.11.06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 - 32025.11.0508腸道是人體第二大腦 影響情緒睡眠免疫力2025.11.0409山本由伸 拚美職首座賽揚獎2025.11.0510古老金幣2025.11.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攝取益生菌腸保健康 泡菜味噌納豆好菌多中藥本草文化節 11月8日故宮南院登場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學童當小農 種出玉米窗簾食物燒焦、蔬菜久煮 烹調不當破壞營養素 作者其他文章更年力綻放 迎向第二黃金人生飲食調理養肺潤燥 立冬防咳、過敏立冬宜養腎固元氣 和緩運動避免熬夜伊甸推頤養食 讓長輩吃得美味握力減弱健康警訊 反映身體功能下降AI判讀、基因、血液檢測 3技術早期揪出失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