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滌姬
唐朝李嶠創作百多首詠物詩,清代王夫之《薑齋詩話》評論:「李嶠稱『大手筆』,詠物尤其屬意之作,剪裁整齊而生意索然,亦匠筆耳。」李嶠詠物缺少生動情致,然用作燈謎,足以益智健腦。猜猜,這首詩的詩題為何?
上蔡應初擊,平岡遠不稀,
目隨槐葉長,形逐桂條飛,
漢月澄秋色,梁園映雪輝,
惟當感純孝,郛郭引兵威。
李嶠旁徵博引,用了地理「上蔡、平岡」,植物「槐、桂」,天文「月、雪」、人文「孝、兵」。猜到了嗎?詩題是〈兔〉。
「上蔡應初擊」出自《史記‧李斯列傳》。秦朝丞相李斯,被誣告謀反,臨刑前跟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父子相對痛哭,深悔未能及早抽身。
「平岡遠不稀」化用南朝沈約〈宿東園〉詩句:「茅棟嘯愁鴟,平岡走寒兔。」形容在山脊平坦的地方,遠遠就能見到野兔成群。
「目隨槐葉長」引自《藝文類聚》:「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用槐葉初生的樣貌,點出兔眼的形象。
「形逐桂條飛」除了描繪玉兔在月宮桂樹旁奔跑的情狀,還將兔子與千里馬相提並論,因為「桂條」是「寶馬」的代稱。南北朝庾信〈俠客行〉:「俠客重連鑣,金鞍被桂條。」就用此代稱。而古代良駒以「兔」命名,名聲最響亮的,當屬「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了。
「漢月澄秋色」形容中秋明月,玉兔影像清晰可見。「秋色」既為秋天景色,也指白色,與「雪輝」相應。典出《太平御覽》引《禮記‧月令》的注文:「乘白輅,衣白衣,從『秋色』也。」
「梁園映雪輝」的「梁園」又稱「兔園」,漢代梁孝王營建的園囿。「雪輝」形容白兔毛色光潔如絨絨白雪,也比喻月亮的光輝,還引用了六朝謝惠連的名作〈雪賦〉。賦文以「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梁王不悅,游於兔園」,虛構創作的時空背景。用「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等佳句,譜出雪景飄灑漫逸的氛圍與韻律。
「惟當感純孝」是讚歎兔子會主動陪伴孝子。《幸蜀記》:「漢高祖天福五年六月,江源縣民張元母死,負土成墳,有白兔馴擾其廬。」《後漢書‧蔡邕傳》、《後漢書補逸‧方儲傳》、《南史‧裴子野傳》等,都有類似記載。
「郛郭引兵威」乃因唐高祖的祖父名李虎,為了避諱,將發兵的「虎符」改為「銀兔符」。可見於唐代張鷟《朝野僉載》:「漢發兵用銅虎符。及唐初,為銀兔符,以兔子為符瑞故也。」
「惟當感純孝,郛郭引兵威」,乃在讚譽唐高宗的純孝與功績。《舊唐書》記載,唐高宗李治「寬仁孝友」,身為太子時,聽聞父皇將親征高麗,擔憂到「悲啼累日」。之後唐太宗勢如破竹,攻克遼城,於〈遼城望月〉寫下「玄兔月初明,澄輝照遼碣」的景致,卻在前進高麗時受阻,抱憾而歸。太宗返朝後,罹患癰症,太子毫不猶豫地「親吮之,扶輦步從數日」,並在登基後繼承父志,發兵攻下高麗,設置安東都護府,完成先皇遺願。
李嶠以兔子的典故,讚頌大唐以孝治國,四海來歸,文治武功輝煌鼎盛,如同漢宮秋月一般,令人仰望與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