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世繪】蜜蜂在地球消失的那天

文/王文靜(品味私塾創辦人) |2023.10.10
657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靜(品味私塾創辦人)

住山上,要有當野人的準備。晨昏有成群凶悍的野猴也罷,不知哪天起,清晨5:00就聽到嗡嗡嗡。

推門一看,蜜蜂像一架架直升機降落在牆角小縫隙,收起翅膀,伸出毛腳爬入。縫隙裡有一個天地,應該是蜂巢。家門口住了一窩蜂,怎麼辦?推門必須非常非常小心,否則沒長眼的蜜蜂會飛進屋。我既沒興趣跟牠「同居」,更怕被蟄,每天過得小心翼翼。蜜蜂啊,天地很大,何必跟我擠一個屋簷。

前幾天,園丁來了,準備噴藥除蟲。「要不順便朝縫隙噴? 」一念起, 猶豫著糾結著,又放下,實在不忍下毒手。想想,牠們一生短暫。想想,牠們本也沒想要跟人類太靠近。想想,地球不是專屬於人類。

愛因斯坦說:「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那麼人類4年後也將隨之滅亡。沒有蜜蜂就沒有授粉,進而沒有動植物,最終將沒有人類。」入秋了,蜜蜂為過冬儲存糧食、繁衍下一代。冬天一到,生命也走到盡頭。工蜂一生不到2個月,一天辛勤地進出巢穴10趟採蜜,鞠躬盡瘁。

城市人與土地脫節,對於大自然的萬物,不喜歡的反射就是消滅。譬如,會咬人的蛇,螫人的蜂。當我在FB寫下這篇「門口有蜜蜂」的文章時,來自各方熱心的留言與獻策,於是我興起研究「新鄰居」。

如果,地球沒有蜜蜂將會如何?

50年前開始,某些地區已經發生了,科學家稱「蜂群崩潰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從1971年至2006年開始,美國野生蜜蜂不正常地減少。2006年後,蜜蜂減少速度突然增快,學者用「崩潰」來形容。

不只美國,更早之前的歐洲,1994年,法國的蜂農開始發現:負責採蜜的工蜂沒有飛回蜂巢,蜂巢中僅存蜂后、幼蟲與極少數的未成年內勤工蜂,一個個蜂巢凋零衰弱。

不只在歐美,在中國大陸四川南部因過度使用農藥,蜜蜂已絕跡:過去一個蜂巢的蜜蜂,每天可以傳播花粉予上百萬花朵。如今沒有蜜蜂,每天需要動用上百人手才能讓數十棵梨樹授粉。隨著農村人口遷移至城市,人工傳播花粉的成本變得愈來愈高,最大的影響是,農夫的放棄。

全世界有1/3的農作物,仰賴蜜蜂來授粉。如果蜜蜂在地球消失,很多植物就無法授粉。沒有植物,很多動物也沒有糧食,無怪乎愛因斯坦會警告,如果蜜蜂從地表上消失,人類4年後也將隨之滅亡。

誰造成蜜蜂的消失?

除氣候變遷的不可控,使用農藥與讓蜜蜂棲息地支離破碎的人類,是最大凶手。結論,人類。

最早受害的美國,為讓桃、蘋果、梨、櫻桃、草莓、瓜類等作物能授粉,原本會向養蜂場租借蜜蜂,把養蜂箱置於栽植場內,使農作物容易授粉。現在蜜蜂消失,近年必須從澳洲進口蜜蜂飼養。已有預言,如果情況沒改善,蜜蜂有可能於2035年絕跡。

地球怎麼了,人類怎麼了?

我曾經在這專欄提到,人類持續過度捕撈,終究會造成海洋沒有魚。屆時,要看魚,可能要到海洋生物館。《科學》(Science)雜誌已預估21世紀中,鮪魚、龍蝦和比目魚將會消失。

陸地的蜜蜂消失,海洋的魚類消失,未來看不到樂觀,但住在地球的我們,並沒有悲觀的權利。聯合國訂出5月20日為「世界蜂日」(World Bee Day),呼籲過度用農藥問題,希望、希望、希望這些預言能發揮振聾發聵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