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廢料 變身仿真猛禽、昆蟲

 |2023.10.10
404觀看次
字級
傑弗里創作的老鷹雕塑,造型生動逼真。圖/取自FB@Bruised reed studio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廢舊金屬是很多環保藝術家常選擇的材料,既能充分利用廢棄物,還能創作精緻雕塑。美國喬治亞州一名金屬加工車廠工人兼藝術家傑弗里(Leah Jeffrey),四年來一直用金屬廢料焊接各種美麗精緻、生動逼真的動物雕塑,從猛禽到動物,以及手掌大小的昆蟲。

現年二十三歲的傑弗里有嚴重的閱讀障礙,在高中開始學習焊接後,一直不斷磨練技能,在看到其他藝術家用廢金屬創作雕塑後受到啟發,決定把舊材料升級為藝術,「利用被丟棄的東西並賦予新生命,這讓我很感興趣。」

她說:「我見過有人用二手餐具製作雕塑,覺得嘗試看看應該很有意思,所以我開始製作第一個作品,當時我想『這真的很酷』,於是繼續試著創作這類雕塑。」

傑弗里使用的金屬材料非常廣泛,除了無法焊接的鋁,「當地有家單車店,他們把所有的金屬碎片以及各種邊角料都免費送我,我也會從路邊撿拾廢銅爛鐵。基本上,只要是金屬,我都會拿來用。」

傑弗里解釋創作過程時說,她首先要決定哪種動物以及呈現什麼姿勢,然後,透過查看圖片和影片來研究雕塑的形態和特徵。

吉恩紅鬥雞的金屬雕塑,充分展現出活力。圖/取自FB@Bruised reed studio

彷彿會飛會跑 凸顯垃圾價值

「研究之後,我會在工作台上照比例勾勒出輪廓」,她表示:「一旦完成草圖,我就會拿一大堆金屬碎片和邊角材料,然後把它們擺在旁邊,經過一番比對,挑出我認為合適的原料。 」

傑弗里說,完成一件雕塑可能需要十五至五十個小時,具體取決於尺寸,她指出:「我確實捕捉到動物的情感與靈性;看上去,它們彷彿可以飛、會奔跑。」

傑弗里發現,從事雕刻藝術比做其他常規工作「更能協調人的大腦」,在過去四年中,她學會如何更能表現動物生動的形象,甚至結合不同金屬材質,創作出細節、色彩更複雜的立體藝術作品。

「我從來沒有想過藝術會成為畢生追求的目標。」傑弗里表示:「但是,一旦開始製作雕塑,我開始意識到藝術對人類、文化和社會都有重大而深刻的影響。」

傑弗里強調:「我一直在學習如何最佳地利用不同廢棄物,以及用金屬複製動物的形狀;我希望人們透過我的藝術看到垃圾的價值,並將垃圾視為一種資源,而不是沒用的。」

傑弗里用金屬廢料,焊接各種動物雕塑。圖/取自FB@Bruised reed studio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