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5日發布的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幅擴大,提升到2.93%,創下近8個月新高。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受到颱風豪雨影響,主計總處今(5)日發布的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漲幅擴大,提升到2.93%,創下近8個月新高,漲幅連2個月在2%通膨警戒線之上,不過扣除蔬果、能源後的核心CPI有所收斂,年增率為2.48%。
主計總處統計,9月CPI的7大類中,以食物類上漲4.78%漲幅較大,主因是蔬菜及水果受接連颱風帶來豪雨影響,分別上漲9%與8.46%,肉類受飼養成本提高影響,上漲6.29%;教養娛樂類也年漲2.83%,主要受到疫後生活回歸常軌,休閒娛樂消費需求增加所致,至於重要民生物資CPI,9月漲幅持續收斂到3.57%。
曹志弘表示,今年以來颱風帶來的農業災損近新台幣25億元,已經2016年來較高的金額,近期颱風小犬侵台,如果災損跟先前颱風海葵一樣嚴重,10月CPI年增率不排除再擴大、有可能超過3%,若災損較不嚴重,10月CPI可能跟9月CPI接近。
不過,曹志弘表示,9月不含蔬果與能源的核心CPI年增率為2.48%,是1年半來新低,預期10月核心CPI還會縮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去年10月放寬邊境,娛樂服務價格去年的基數將會變高,二是外食費漲幅4.24%有緩步縮小,已是6個月新低。
圖/中央社
至於民眾關切的重要民生物資CPI,曹志弘指出,雖然9月豬肉、雞蛋、牙膏牙粉物價年增率仍逾4%,不過整體來看,9月重要民生物資CPI漲幅持續縮小到3.57%,是19個月新低。
曹志弘進一步表示,全球主要央行持續貨幣緊縮政策,抑制消費與投資需求,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多呈現下跌,不過國際原油價格仍有上漲,新台幣對美元雖呈現貶值,但以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已連續7個月下跌,輸入性通膨壓力應可明顯減輕。
不過,曹志弘也說,颱風雖為短期因素,但觀察民眾每月購買一次的品項,像是蔬菜、水果、外食等,平均漲幅5.02%,仍明顯高於9月CPI的2.93%,加上服務類價格具有僵固性,民眾對物價上漲感受仍較明顯。
綜合整體物價情勢,曹志弘表示,9月CPI年增率逾2%還是相對高,但這屬於短期因素,不會構成二次通膨,而且核心CPI有緩步縮減,觀察領先指標內銷品物價指數已經連續2季下跌,根據過去經驗研判,今年第4季、明年第1季的物價壓力有望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