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下的癌症孤兒 頭頸癌友12月可受惠

陳玲芳 |2023.10.05
420觀看次
字級
上月底,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舉辦「頭頸癌治療指引專家會議」,邀請健保署蔡淑鈴副署長,與臨床專家、病友團體代表與會討論。臨床專家與病團常年的訴求,終於有了一線生機。圖/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日前邀集臨床專家、病友團體代表,針對「頭頸癌治療指引」凝聚共識,要求健保署應盡速放寬免疫藥物用於第一線治療晚期復發或轉移的頭頸癌,給這群以藍領勞工為主的弱勢癌友有活下去的機會。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坦言,頭頸癌治療選擇少,盤點癌症治療缺口後,專家已有共識,要將免疫藥物用於頭頸癌一線治療,列為優先給付項目之一,如順利最快今年12月,就能造福頭頸癌患者。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台灣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為我國具特殊代表性癌別,高居我國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位、男性死亡率第四位,且逾半數為無法手術的晚期患者。然健保給付規範卻長年落後國際治療指引,讓晚期頭頸癌友無法獲得妥善治療。

據統計,頭頸癌患者自殺風險高居各癌別之冠。婁培人分析,除了手術治療後導致外觀改變、無法講話和正常進食等之外,無法獲得妥善治療、擔心治療會拖累家庭經濟等龐大的心理壓力,也是原因。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指出,台灣過半頭頸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治療相當棘手,據統計,第四期口腔癌男性死亡年齡中位數只有62歲,比整體平均餘命少了18年。加上頭頸癌的治療選擇本來就很少,即便現在已有國際治療指引建議的免疫藥物,但在健保給付規範的嚴格限制下,讓患者「看得到、用不到」,非常可惜。

中華民國頭頸愛關懷協會秘書長鄧海玲說,頭頸癌病人大多是基層藍領勞工,她曾幫助過一名低收入戶、罹患舌癌的48歲爸爸,三個孩子最小只有10歲,他買不起商業保險,只能接受傳統化療和標靶藥物,但效果都不好,體重掉到只剩45公斤,生命如風中殘燭,為了三個孩子決定孤注一擲,跟親友借貸想自費用免疫藥物治療,可惜撐不到治療,留下三個孩子就離開了。她呼籲健保署正視弱勢頭頸癌友的治療困境,也慶幸終於在今年底,等到接受合理治療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