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轉冷舊疾復發? 中醫師提醒起床「避免做1事」

 |2023.10.03
2182觀看次
字級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中醫師陳博淵表示,隨著早晚溫差逐漸增大,有關節、肌肉舊傷的民眾容易風溼痛,建議民眾起床「掀開被子前」,可以先在被窩裡活動手腳。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隨著季節轉換、颱風小犬登陸,全台氣候開始轉冷,10月8日就是12節氣中的「寒露」,民眾開始明顯感受到氣候的變化。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祕書長、中醫師陳博淵表示,隨著早晚溫差逐漸增大,有關節、肌肉舊傷的民眾容易風溼痛,建議民眾起床「掀開被子前」,可以先在被窩裡活動手腳;飲食上則以「溫補的豆類為主」,熱豆漿就相當適合天氣逐漸轉冷之際食用,四神湯健脾胃也相當推薦。

天氣轉冷對許多人開始容易「舊疾復發」,尤其是長者。陳博淵表示,今天開始天氣開始有「明顯溫差」出現,又加上颱風小犬的影響,氣壓有所改變,有「關節、肌肉舊傷者」的風溼痛會開始浮現,因此要加強「腳部血液循環」。

「起床先不要掀開被子。」陳博淵說,民眾可以在被窩裡先行「活動筋骨」,從末梢的手指、腳趾,再到膝蓋、手肘,慢慢讓整個身體都活動一下,讓血液循環活絡一下後再起床,避免起床太猛造成頭暈、摔跤。

天氣冷難免讓人減少活動,但陳博淵提醒,天氣冷手腳冰冷外,坐太久直接站起可能會導致「姿態性低血壓」,因此天氣冷動作就「慢慢來」;同時,腳部離心臟最遠,要加強血液循環,晚上可以考慮溫熱水泡腳,照顧好腳部,避免腳腕無力,容易拐到、站不穩。

飲食部分也不宜開始選擇過於溫補的食物。陳博淵建議,現在尚未正式走入冬天,還有些「秋燥」,容易口乾舌燥,也尚不適合吃過於溫補、燥熱的食物,可以先從溫性的豆類開始時用,喝熱豆漿,例如黑豆漿就相當好,可以補腎,四神湯則可以健脾胃,趁現在養胃氣,或是可多食「薑」,對後續過冬都是相當好的保養。

圖/Unsplash

不過,陳博淵也提醒,過幾天就是節氣寒露就是晨間露水較多,溼氣重、溫差大,要注意保暖,民眾容易在家緊閉門窗,但反而會讓空氣混濁,反而不利於呼吸道,還是要室內空氣保持一定的流通;不少民眾也會選擇當歸、黃耆等補要,但得注意是否有高血壓、過敏等體質問題,建議進補前仍得經由中醫師診斷調配後選用為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