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過去10年裡,美國歲數超過100歲的人數增加了1倍,而許多百歲老人將他們的長壽部分歸因於他們正向積極的態度。
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前人格心理學教授沃特森(David Watson)指出,雖然年長者可能會覺得積極正向的態度對他們的長壽有加分效果,但人格與老化之間的關係卻更加微妙。僅積極正向的影響力被誇大了,他認為還有其他一些人格特質與長壽密切相關。
「5因素模式」(Five Factor Model)是心理學使用最廣泛的人格理論,認為多數的人格特質可以分為5類:開放性、嚴謹性、外向性、友善性和神經質。
沃特森表示,具嚴謹性或者是一個人是否有組織性和紀律,與長壽的關係最大。
這可能是因為嚴謹性較高的人更善於照顧自己。他說,例如他們往往喝飲品有節制、飲食也更加均衡。沃特森說,正直認真的人不會做蠢事,因此他們的事故發生率較低,健康行為也較佳。
好消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自我的嚴謹性。沃特森表示,甚至坊間有些「嚴謹性課程」,可以提升個人的自律能力。
他說,這套理論的基本的概念是,如果想提升自我的嚴謹性,就須表現得更為自覺,態度會隨著行為而改變,例如:做事時盡量準時,並且有始有終。
但這並不代表積極正向的態度便不重要。友善性也會對長壽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他表示,心理健康的人恢復得更快,他們會告訴自己「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會想辦法讓自己身心回到平衡狀態。沃特森強調,如果過著健康的生活,並能夠自我調適、走出困境,就能擁有更長、更令人滿意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