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駕事故傷亡人數 恐高於酒駕

 |2023.09.26
27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藥駕」致命風險不亞於「酒駕」,台北市藥師公會調查發現,國人最常「藥駕」藥物為降血壓藥、安眠藥和肌肉鬆弛劑,粗估我國每年至少300人死於「藥駕」所造成交通事故,高於去年酒駕事故死亡271人,台北市衛生局局長陳彥元呼籲中央重視「藥駕」問題,盡速研擬相關罰則。

藥師:有必要藉由法規抑止

據統計,3成5駕駛每周服用至少1種可能造成危險駕駛的藥物,引發潛在的交通危機。全國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台灣慢性病患者高達600萬人,不少民眾於用藥後開車上路,如果嗜睡、昏沉、注意力不集中,就可能險象環生,有必要透過法規抑止「藥駕」。

「事故傷害」位居去年國人10大死因第8名,其中3143人死於「運輸事故」,推估1成以上為「藥駕」所導致,每年間接或直接帶走300餘人性命,人數高於「酒駕」。

北市聯醫臨床藥學組主任鮑俊蓓表示,衛教團隊至台北市監理站、計程車服務站等場域進行宣導時,累積蒐集348位駕駛(9成男性、1成女性)資料,結果發現,3成5曾於駕駛時服用藥物,進一步分析藥物成分,前3名分別為降血糖藥、安眠藥、肌肉鬆弛劑。

透過衛教 提升國人警覺

黃金舜表示,肌肉鬆弛劑是國人常用的藥物,常見副作用為「嗜睡」,而降血壓藥則容易造成耳鳴、頭暈等,影響到駕駛的行車判斷能力;一旦低血糖,則可能暈厥,造成重大車禍事故。

為了方便民眾辨識,北市聯醫將藥品分作4級,從最危險的安眠藥、抗精神病藥、散瞳劑、肌肉鬆弛劑等處方藥,到民眾最常接觸的止咳藥、抗組織胺以及含有可待因的藥水等分門別類,透過衛教方式,提升國人對於「藥駕」的警覺。

每年約有300人死於「藥駕」,而交通部統計,去年酒駕事故死亡271人,陳彥元表示,政府應該重視此議題,除了積極宣導藥物分級,應盡速擬定「藥駕」相關法規,訂定裁罰基準,全國適用,才能有效降低悲劇發生。黃金舜指出,約有200多萬名慢性病患者具有駕車習慣,政府應積極衛教民眾「藥駕」知識,以利後續推動法案上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