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馬家庄變成觀光勝地,周日遊客超過五千人,警方派員管制交通,但路太小,也沒處停車,遊覽車堵塞道路,攤販到處擺,而且各種觀光建設付之闕如,遊客抱怨公廁不足、路標不清楚、沒人導覽,「不改善就缺乏吸引力」。
苗栗縣長劉政鴻擔心吸引力消失,計畫興建「馬英九奮鬥館」,引來拍馬屁風波。但這件事為何一定要從政治角度思考?當地的楓樹里長說,苗三十六線爭取拓寬十幾年,如今才有機會拓寬,地方建設不只馬家庄受益,全楓樹里都獲益。
此外,除了台北、高雄、桃園等地旅遊業團體為劉政鴻打氣,在電視談話節目中,也有苗栗縣民叩應,支持縣長,顯示馬屁說是「從台北看天下」,與地方民情差距頗大。
或許劉政鴻不無拍馬屁之意,但身為地方父母官,爭取觀光商機帶動地方發展的用意應該更大,因為興建「遊客中心」解決停車、如廁等問題,當然有必要,而「馬英九熱」可以吸引遊客,所以劉政鴻說:「不用馬英九,又要聚焦帶動觀光,真難。」
談了很多年的「創意觀光」,也許可以從這裡思考。譬如電視影集「慾望城市」改拍電影,最近上映大為賣座,片中景點、演員穿的服裝、去過的餐廳等,立刻成了熱門觀光路線;而之前的哈利波特、魔戒等電影熱賣,拍片所在的倫敦、紐西蘭也趁機發展觀光,大發利市。
所以,為什麼「馬英九」這個「符號」不能成為觀光賣點?有人開玩笑說,「三一九」槍擊案地點,如果蓋個「三一九紀念館」,肯定吸引大陸觀光客。
台灣是過度泛政治的地方,也是缺乏幽默感的地方,發展觀光何不以「馬英九奮鬥館」為起點,思考創意觀光?
張麗娜(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