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跨院追蹤10年 B肝固定療程大降癌發率

陳玲芳 |2023.09.14
562觀看次
字級
長庚醫院醫療研究團隊合影,左起林志郎、陳益程、簡榮南、廖運範、鄭文睿。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B肝治療,再現重大突破。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肝硬化病人進行長達十年的治療追蹤,結果證明固定療程組病人相對於長期服藥組病人,不但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這項成果,可望繼續引領B肝治療邁入新里程碑,造福更多B肝病人。

長庚醫院今(14)日發表這項全球矚目的固定療程B肝治療研究成果,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最具說服力的研究,近日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準備刊登。

固定療程B肝治療,最早是由在國際B肝研究領域有極崇高地位的中研院院士廖運範在2000年「亞太B型肝炎指引」提出,歐美肝病學會2016年起跟進,他是本研究的指導作者,今天也特別出席記者會來肯定長庚肝病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不懈的努力,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簡榮南教授、鄭文睿教授、陳益程副教授、基隆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林志郎教授。

簡榮南表示,台灣自1986年率先全球於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至今成果斐然,青少年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帶原率由10-12%下降至0.8%,現況全台感染B肝的人數約為180萬,其中約有四成病人會引起反覆性肝炎發作,有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健保自2003年起開始「有條件給付」B肝抗病毒藥物,截至目前為止,B肝抗病毒藥物治療成績可觀,國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死亡率,從2003年十大死因第六位,降至2022年第十一位,死亡人數也從最高的每年5621人降至4107人,肝癌的死亡人數也由每年8479人下降至7781人,慢慢可看出B肝防治的成效。

簡榮南指出,目前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